人工智能學院“AI + 淮楚文化”實踐團走進壽縣
7月上旬,人工智能學院“AI+淮楚文化”實踐團深入壽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考察、沉浸體驗、深度訪談等形式,探尋淮楚文化的傳承現狀與發展路徑。
深研漆器:破解千年色彩的“AI密碼”
實踐隊員在淮南子文化重點實驗室聆聽武王墩墓漆器研究學術講座;茨蠋煼秾W院倪龍嬌教授梳理了中國漆器藝術脈絡及武王墩墓漆器出土情況,從種類造型、裝飾紋樣、藝術風格等方面深入解析,并著重闡述其在淮楚文化中的特殊意義。
倪教授介紹漆器紋樣
俯身案臺:親歷文物修復的“匠心接力”
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壽縣中心工作站,隊員們聚焦修復師手中的碎裂陶片,從精確測量、繪制拼接圖譜,到材料配比填補殘缺,每一步都屏息凝神、一絲不茍,深刻認識到文物修復所承載的傳承之責。
觀摩工作人員描摹文物尺寸
解碼館藏:聆聽文物背后的“歷史回響”
實踐團深入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和壽縣古城,將對文物修復技術的探索升華為對淮楚文化內涵的深度解碼。在淮南子文化重點實驗室高旭教授和袁曉鳳老師的講述下,一件件冰冷的器物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
聆聽老師講述文物故事
聆聽教授講述古城歷史(攝影:梁羽)
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匯點上,人工智能學子以敬畏之心叩響歷史之門,用創新之智探索守護之道,將實踐所學、所感轉化為實際行動,讓淮楚文化在數字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撰稿、核稿:人工智能學院 許運山 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