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秦工薪火”實踐團走進陜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與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深度了解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感悟陜西工業精神的厚重內涵。
在陜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的展廳內,一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發電機靜靜陳列,訴說著企業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奮斗歷史。作為國家“一五”時期的重點工程之一,該企業已發展為我國航空電源系統和發動機點火系統研發的中堅力量,產品覆蓋多型國產飛機,成為支撐國家航空安全的重要基石。這份從零起步、迎難而上的堅韌,正是陜西工業精神的真實寫照。
走進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文化墻上醒目的標語。作為我國唯一具備航空機輪剎車系統自主研發與生產能力的企業,該公司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技術要求下,始終堅持精益求精、質量至上的生產理念。自研碳陶剎車盤的成功,標志著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展現了從“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堅強意志。
兩家企業在傳承與創新上同樣高度重視。陜西航空電氣通過設立青年創新基金,激發青年人才的創造活力;西安航空制動則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推動技術工人深度參與工藝優化。先進設備與智慧人才協同發力,使“守正創新、善作善成”的理念在車間落地生根。
陜西工業精神,是跨越時代的力量,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技術工作者的擔當。從老一輩航空人篳路藍縷的創業,到新生代工程師迎難而上的探索,工業的火種在傳承中愈發熾熱,為中國制造強國之路注入堅實動力。此次調研不僅是一場工業文明的深度觸摸,更是一堂生動的精神教育課,彰顯了陜西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高端制造發展中的堅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