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增強責任意識、錘煉專業本領,2025年7月14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秦工薪火”實踐團走進陜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開展以“溯三秦工業百年路,鑄青年工匠責任心”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實地參觀、座談交流等形式,學生們深刻了解本地工業發展脈絡,進一步感悟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
陜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是三秦地區頗具代表性的工業企業,自上世紀中葉扎根興平以來,已有七十余年發展歷程。公司長期服務于船舶動力、能源裝備等關鍵領域,見證了中國內燃機工業從初步發展到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其產品曾廣泛應用于遠洋科考、極地探險等國家重點工程,是區域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走進陜柴重工廠區,斑駁的老廠房與現代化的智能車間交相輝映。在加工車間,實踐團成員看到一臺仍在使用的老式車床,上面“1965年制造”的字樣見證了企業的奮斗歷程;在總裝車間,智能機械臂與工人協作裝配大型柴油機,“毫米級精度”的操作流程讓學生們嘆為觀止。老一輩工程師指著墻上的標語“為國家造好每一臺機器”,講述了早年車間建設與趕工期的故事,讓在場師生深受觸動。
“從‘為國造器’的初心到‘智能制造’的探索,企業的發展過程就是一段充滿奮斗與革新的工業史。”在交流環節中,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通過此次研學,對裝備制造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家一致認為,工匠精神不僅代表著精益求精的技術追求,更是一種把個人價值融入行業發展的情懷。今后將以所學專業知識投身產業一線,在實干中積蓄力量,在服務社會中展現青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