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巢湖學院赴宣城市開展青年創客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探索調研社會實踐活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一批懷揣夢想的“90后”“00后”青年創客紛紛返鄉,化身“鄉村CEO”。為深入調研青年創客返鄉創業的基本現狀以及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索,巢湖學院于7月5日至7月7日赴宣城市開展青年創客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探索調研社會實踐活動,對宣城市優秀典型青年創業者進行深度訪談,致力于推動鄉村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走訪守金皮紙廠,探尋傳統技藝傳承密碼
7月5日,實踐團隊抵達涇縣涇川鎮守金皮紙廠,在紙廠負責人熱情接待與講解下,開啟傳統技藝探秘之旅。團隊成員們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了皮紙制作車間一系列傳統工序。負責人介紹,守金皮紙廠傳承涇縣皮紙制作技藝,在遵循古法的同時也結合新的生產技術從而產出滿足不同需求的皮紙,被廣泛用于書畫與產品包裝等領域。
隨著對負責人進行深入的采訪,實踐團隊了解到紙廠也在嘗試數字化轉型,借助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突破地域限制。實踐團隊針對皮紙產業發展的人才引入、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等問題進行訪談,了解到目前存在專業電商運營人才匱乏、數字化改造資金有限等困境,但當地政府也在出臺相關舉措,鼓勵傳統工藝擁抱數字經濟。在與負責人的交流采訪中,他也向實踐團隊介紹了當時返鄉創業的動機與意圖,他希望通過他所學的知識讓更多人了解宣城當地的皮紙,也更加了解中國傳統的非遺文化技術。
(圖為守金皮紙廠調研 團隊實踐成員提供)

(圖為守金皮紙廠調研 團隊實踐成員提供)
從“單打獨斗”到“共建共享”,凝聚鄉村發展合力
7月6日,實踐團隊抵達涇縣查濟古鎮。經了解,查濟古鎮以現代經營理念激活千年古鎮的文化基因,用“CEO思維”重構鄉村價值鏈條,交出了一份青年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鮮活答卷。
隨著與當地村民簡單的交流,團隊了解到在“明園民宿”里,每間客房都藏著古鎮密碼:清代木雕改造成的茶桌、本地篾匠手編的燈罩、非遺傳承人監制的藍染床品。這種“文化+體驗”的運營模式,讓這間由百年老宅改造的民宿,年接待量突破1.2萬人次,帶動周邊5戶農戶年均增收2.8萬元。與此同時,在與當地返鄉創業的村民交流中,了解到他們經過深思熟慮后,返回家鄉涇縣進行修復老宅,創立民宿的項目。村民們希望通過所做的這些努力能讓更多人看到查濟古鎮,感受傳統古村落的文化魄力。

(圖為渣濟古鎮村名采訪 團隊實踐成員提供)
走進“宇宙糧倉”,聆聽返鄉創業故事
7月7日,實踐團隊赴涇縣皖南川藏線“宇宙是個糧倉”咖啡館開展調研和交流活動。咖啡館負責人對巢湖學院實踐調研團隊表示熱烈歡迎,隨后帶領實踐團隊參觀了咖啡館的布局。據介紹,咖啡館不僅依托線下實體店,提供精品咖啡、特色茶飲與本地小食巧妙地融入涇縣傳統元素與自然風光,營造獨特體驗,更是積極運用線上平臺,通過社交媒體分享咖啡館日常、鄉村美景以及一些文化活動,成功吸引年輕群體和游客們專程前來“打卡”。經了解,創業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負責人表示,當旅游淡季時,主動與當地民宿、景區合作去爭取客源,同時通過線上宣傳持續吸引游客們的關注。咖啡館負責人結合自身創業經歷,建議實踐團隊大學生要有充足的準備,深入研究分析創業基地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科專業和興趣愛好,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
通過此次采訪,實踐團隊成員們對返鄉創業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他們看到,像“宇宙是個糧倉”這項目,不僅僅是開了一家店,更是為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就業機會,返鄉青年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家鄉的土地上探索發展新路徑。

(圖為”宇宙是個糧倉“咖啡館調研 團隊實踐成員提供)

(圖為”宇宙是個糧倉“咖啡館調研 團隊實踐成員提供)
以實踐為起點,讓青春扎根鄉土
活動結束后,實踐調研團隊對走訪調研情況進行了討論交流和總結分享。經過此次活動,實踐調研團隊意識到,青年創客返鄉,不僅是人才的回歸,更是一場鄉村生產關系的革新。實踐印證,當“鄉村CEO”們以資源整合者、產業運營者的角色扎根鄉土,傳統農業便插上品牌化與數字化的翅膀,沉寂的文化遺產煥發產業價值,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未來,隨著政策精準度提升、社會協同生態完善,這場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必將釋放更大能量。實踐調研團隊以腳步丈量鄉土中國,用跨文化視角解讀振興脈絡,在服務地方發展的實踐中淬煉青春本色,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向下扎根”的赤子之心與“向上成長”的擔當之志,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的“巢院動能”。

(圖為團隊實踐成員合影) (文/高馨語、馬荃、陶文帝、姚璐 圖/團隊實踐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