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關愛留守兒童成長,發揚大學生的青春力量,2023年7月9日至11日,作為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藝伴童心”社會實踐隊的一員,我走進新鄉市獲嘉縣,參加了以“關愛留守兒童,助力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我與孩子們一起玩游戲,幫助他們進行繪畫教學,并和他們聊了許多。
在參加此次實踐活動前,我有些忐忑,因為在我認知中,留守兒童大多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愿意或害怕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于眾。
那么要如何疏導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此外,還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作息規律。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共同解決。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期盼;對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關愛和保障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與行動;對少年兒童的培養和引導更需要創造一個公平和諧的社會機制和人文環境。
圖為實踐隊員為其講解禮器碑碑文
在這個我到達的早晨,小朋友們的熱情感染了我,還沒有上課的時候她們就圍著我問什么時候上課,要上什么課。每天早上、下午他們都是早早到的,然后催著我給他們上課。該上課的時候,她們都安安靜靜得坐在教室里等待我們來上課。也有幾個十分頑皮的孩子,但是也在我們教育下漸漸聽話了。我實踐的內容包括有手工、書法、繪畫等,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情緒異常的高漲活躍,這讓我感受到了留守兒童對知識的渴望。
留守兒童是當今社會被忽視的一個社會問題。中國城市化開放,大批的農民工背井離鄉去城市打工,在農村存在著大量的留守兒童。
這樣留守兒童失去了傳統家庭的保護和鄰里支撐系統,在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問題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
留守兒童很難從傳統家庭中獲得持續的溫暖,這最真摯的家庭愛意往往被手機,環境,歧視所包裹,內心深處很難培養對父母,朋友和社會持續的愛流,因此他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家,永遠是留守兒童溫暖的避風港灣。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為了避免留守兒童未來出現很多潛在的社會問題,關心留守兒童,就是關心我們的未來。
圖為實踐隊員輔導兒童寫作業
他們的童年,沒有芭比,沒有機器人。他們玩的,是自己親手做的鐵環,是瓶蓋做的“水鴨子”。當很多孩子的父母拉他們去這樣那樣的補習班時,他們在烈日下,嬉戲打鬧;當很多孩子沉溺于網絡游戲時,他們在山上樹林之間“真人決斗”;當很多孩子們在父母的幫助下一步步往上攀登時,他們一蹦一跳,望著前方他們的背影,努力靠近。
當我們享受溫飽生活時候,你是否忘了有這么一個弱勢群體一留守兒童。也許他們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整個社會的接濟和救助。
因為,他們是下一代,是未來,是希望。關注千千萬萬的留守兒童吧,愿全社會攜起手來,共同來擔負起幫助他們的責任,讓他們好好成長,也許這樣,他們的明天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