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積極響應我校三下鄉“藝”伴童心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我的實踐在2023年7月31日在河南省濮陽市清風縣進行了社會實踐活動,今天我帶著小朋友們上了一節有趣生動的課程,同時還細心地向孩子們講解教授。這一次社會實踐,讓我更加的了解了留守兒童的心理,是一次有意義的活動。讓缺乏關心的留守兒童們在我的陪伴下逐漸敞開心扉,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實我參加志愿者活動就是希望能給社會帶來多一點愛。我相信憑借著這份心中的愛的種子,從我做起,從我們年輕人做起,我們可以讓自己,讓別人看到這個社會始終還是溫暖的。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做志愿者讓我在實際行動中得到思想上的升華,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關愛他人,也更深地領會到生命的意義。

圖為實踐隊員向小朋友講解智力開發課程
我代表著“藝術”陪伴著大家前行,所以我在本次活動里面帶著他們進行一些較為簡單基礎的學習課程,小朋友們很是高興并且很配合。同時在學習中我了解到,大多數孩子的父母的在外出務工不在家,孩子們都是在托兒所或者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鄰里之間雖然成群結伴和伙伴們一起玩耍。但我們知道,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渴望父母的陪伴,眾所周知父母是人生最好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們缺少父母的陪伴在他們成長路上是非常需要關注的,因為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大多心思敏感容易自閉,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愛與人交流,不愿意將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表達于眾。
他們不善于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我想開啟一堂有趣的課程讓他們與我熟悉起來,進一步打開他們緊緊上鎖的心靈。我通過智力開發的課程,讓他們深入其中,了解文字的魅力與知識的浩瀚。
為了給孩子們建立起一個健康陽光的心理精神狀態,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學習成績,還要更用心的呵護,耐心地觀察留意陪伴孩子,同時我也希望家長們可以更多的在乎孩子,多陪在孩子身邊。

圖為深入課堂,趣課程
作為一個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時,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時,志愿者也可以從中得到思想上的升華,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關愛他人,也更深刻地領會到生命的意義。而且,志愿者的活動,也為我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提供了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了解到由于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會導致有的小朋友對于學習沒有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較濃厚的興趣,可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高興。我們為他們帶來的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只是希望可以引導孩子們的求知探索精神,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圖為實踐隊員糾正小朋友的錯誤,并加以改正
愛心已點燃,不要再等待,在我們有限的生命里去經歷讓人難忘而有意義的人生體驗,在奉獻中體味快樂收獲幸福。我仔細地向小朋友們演示制作他們想要做,但是又不會的東西,孩子們聽得非常認真,隊員也都講得非常仔細,達到了一個良好的陪伴效果。通過此次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 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煉。面對以后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我們應該轉變觀念,要注重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青年志愿者活動是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風氣,是當代社會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