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陽,搬遷生活萬千樣
去南陽,搬遷生活萬千樣
——水資源學院“南泓清流北潤去,千里長渠過萬家”暑期社會實踐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途徑南陽市淅川縣、鄧州市、鎮平縣、宛城區、臥龍區、方城縣6個縣市區26個鄉鎮,全長185.3公里。
陶岔至沙河段共布置各類建筑物310座。南陽既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也是受水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年分配給南陽的水量為8.7億立方米。設置有肖樓、望崗城、石家、姜溝、姜莊、田洼、大寨、半坡店、十里廟等9個分水口門,分別向鄧州、新野、鎮平、南陽市區、方城、唐河、社旗供水。”2022年6月21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資源學院“南泓清流北潤去,千里長渠過萬家”社會實踐隊進行以實地調查團為首的南水北調南陽段實地調查。
6月21日,“南泓清流北潤去,千里長渠過萬家”實踐隊隊員曹宇前往南水北調南陽段,通過走訪的形式了解南陽市因南水北調工程大規模搬遷后居民們現在的生活情況,并對受訪群眾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南水北調是一項積極的社會民生工程。中線工程建成后,沿線城市居民優質飲用水能夠得到保證,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將不再出現“水荒”現象。對于數百萬長期飲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質的深層地下水的當地農民來說,中線工程將從根本上改善其飲水質量。此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后,河南省南陽丹江庫區移民約十六萬人,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人數的一半。實踐隊隊員曹宇表示“河南省地勢東低西高,河南省內城市用水現狀不容樂觀,且城市供水難以維持下去。南水北調受水區是河南省內水資源最為緊缺的地區,多為人口集中、城市發達地區。河南省每年降水量分布不均衡,且受到季風影響,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緩解河南省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對實現中原崛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通過對南水北調南陽段的實地調查,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對南水北調的重大意義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特色有了新的認知和了解,同時也感悟到了偉大的南水北調精神——在南水北調這項大型治水工程和移民遷安過程中形成的人民至上、協作共享的國家精神、顧全大局、愛國奉獻的移民精神,是忠誠擔當、克難攻堅的移民工作精神和艱苦奮斗、創新求精的工程建設精神。
指導老師:譚志光
發布時間:2022-07-09 作者:“南泓清流北潤去,千里長渠過萬家”暑期社會實踐隊 來源:網上查找 瀏覽:
- 察“雙減”落地實效,感教育改革之艱
- 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提升學校育人水平,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相關《意見》。經過
- 07-21 關注:1
- 凝聚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
- 07-21 關注:4
- 緬懷先烈志,激發四化情
- 7月16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赴安徽金寨黨史學習教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動身前往梅山鎮,在紅軍廣場、烈士紀念塔、金寨縣革命博
- 07-21 關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