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食育膳食,科普中國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積極響應號召,自7月2日至7月27日前往江蘇鎮江、吉林松原、浙江金華、云南蒙自等8省16個城市開展了近20場科普宣講活動、5場夏令營以及進行視頻安全相關調研。
通過對目標地區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調研組成員整理總結調研結果并劃分成釀造食品、肉品健康、農產品和膳食營養四個主題進行科普宣講。同時,團隊還依托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師資力量,與肉品、谷蔬等相關研究方向的教授積極交流學習,致力于讓此次科普宣講更加專業化、大眾化。
團隊成員們前往社區和學校,結合PPT、視頻、宣傳海報等相關資料進行科普宣講與“食向未來”夏令營。科普宣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向青少年和社區居民傳達了科學、實用、權威的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知識;夏令營中通過水果變色等食品小實驗激發青少年對食品領域的好奇心與熱情,同時普及食品科學知識。

在宣講過程中,團隊成員與居民們積極互動,充分發揮所學,解答觀眾的疑惑,助力他們獲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識,培養健康生活觀念;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以問卷作為媒介,結合問答、采訪、聊天等多種形式了解城市與農村居民們的食品健康觀念和食品安全知識的了解程度。

在與鎮江丹陽居民的積極交流中發現,居民們對肉品健康和合理膳食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較了解,但對發酵和釀造食品營養認知匱乏,也沒有相關釀造經驗。團隊成員結合專業所學,有針對性地為其講解知識,解答疑問,守護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豐富飲食營養結構。

團隊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自身仍存在許多可完善之處,例如科普活動的參與者大多為老年人,科普內容可更具有針對性;結合多個團隊成員的問卷可知多地居民普遍存在自釀泡菜的習慣,更希望學習到泡菜發酵過程中的安全知識,這也為后期科普活動的側重點選題提供方向。

前期通過廣泛調研收集目前我國各地居民食品安全所存在的問題,后期團隊將結合相關專業教授建議整理出完整調研報告,使更多人看見,提升食品安全意識。
本次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全國多個城市居民對食品安全與營養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各地對團隊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支持。團隊成員將對此次實踐活動進行全面的總結與反思,不斷完善自我,力求以專業所學為全國居民食品安全與營養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