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順應民眾關切,對“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人民健康是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食品安全進社區,食育膳食科普行。為了幫助居民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7月10日上午,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食育膳食,科普中國行”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南京玄武區小衛街社區,圍繞家庭釀造發酵食品、營養膳食結構兩大主題,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主題科普活動。
團隊成員學有所用,通過PPT講解、科普視頻播放、問答互動等形式讓科學知識走進生活,向居民普及家庭自釀食品和營養膳食結構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加強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營養學知識。

釀造發酵 安全貼士
家家戶戶的餐桌上或多或少都有腐乳、泡菜、葡萄酒等家庭腌制釀造食品的身影,它們以獨特美味的風味流傳千年。基于此,釀造食品科普組展開宣講,內容包括釀造原理、毒性物質、腌制的注意事項等幾個方面。
- 活動內容
團隊成員準備充分,以互動問答引入演講主題,播放有趣輕松的科普視頻,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解釀造與腌制的原理,同時以相關新聞為例,強調了釀造腌制過程中會產生的有毒物質及其危害,讓居民們更直觀地認識到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在講解腌制的注意事項的過程中,團隊成員認真科普,提供安全腌制的小貼士,比如加入維生素C。居民們也積極分享生活經驗,雙方都收獲良多。
- 活動感悟
團隊成員們從居民的反饋中學到很多生活小經驗,居民們從科普演講里理解更多專業知識,對于家庭中的釀造食品更加重視,部分居民表示會慢慢改變“不舍得扔”的心態,提高食品安全意識,食用美味又健康的家庭釀造食品。
膳食結構 營養指南
2022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更新,添加了更多細節。膳食營養科普組以此為基礎,向居民們科普膳食指南更新內容,從不同年齡段、特殊人群等角度分享合理的膳食結構組成,提高居民們的食品營養意識。
- 活動內容
小組宣講人員通過對比新舊版膳食寶塔和展示膳食餐盤圖片,主要強調成年人每人每天應攝入谷類200~300g、蔬菜攝入量至少達到300g,推薦多攝入水產品補充營養,建議成年人平均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30g、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隨后科普學齡前兒童和中老年人膳食寶塔的特點,幫助居民找到適合自己的膳食結構,并提醒老人們定期體檢。在互動問答環節,成員對演講內容進行拓展提問,加深居民們的印象。居民們反響熱烈,積極回答。宣講取得不錯的效果。
- 活動感悟
對于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膳食問題,居民們興致盎然,對于三餐如何吃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了解到健康生活不僅要重視日常飲食,也要定期身體檢查,重視日常體育活動,找到食物攝入量和運動消耗量之間的平衡點。同時期待更多食品營養與安全知識的科普活動。


實踐小結
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食物結構從粗到細再到粗,數量從少到多再到少,對食品營養與安全越來越重視。順應變化趨勢,讓群眾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亟需食品營養安全知識更多的科普。
本次社會實踐,團隊圍繞家庭釀造食品與營養膳食結構兩大主題,走進社區為居民科普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宣傳合理健康的膳食營養習慣,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科普活動圓滿完成,整個過程中,團隊成員積極科普分享,熱情答疑解惑,充分發揮食品院的專業優勢,讓專業知識通俗易懂,讓課本理念投入實踐,為安全保駕護航,讓營養伴行生活,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