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脈中華傳統,根基文化自信
安慶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的美譽。實踐小分隊本次選擇了四處安慶的文化代表之地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小組在實踐過程中做好了充足的資料收集,提前規劃好了路線,并合理的進行了小組的分工。
首先前往的是安慶譙樓,安慶譙樓現位于安慶一中西側,譙樓最早建于元代,但在明初的戰爭中被損壞,明洪武元年 (1368年)重建,清初將其作為知府衙署的望樓,乾隆年問又對譙樓大規模修葺擴建,此后一直作為司署之所。譙樓也是安徽建省的標志性建筑,安徽省第一任省長就曾把這里用作辦公場所。走進譙樓,讓我們感受到了悠遠歷史的魅力。
然后實踐小分隊接著參觀了中江第一剎,迎江寺。殿宇華麗,氣勢恢宏,為沿江名剎。迎江寺,整座寺院建筑在長江岸邊的高地上,殿堂巍峨,從十里開外即能見其雄姿,安慶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迎江寺即在該城之東南,它上臨匡廬,下接九華山,北攘天柱,南臨長江,可謂得天地之靈氣,占人文之輝光。仔細觀看天王殿、大雄寶殿、振風塔等建筑,感受傳統建筑的魅力。在迎江寺的對面,便是江堤文化墻——實踐小分隊的下一個目的地。它反映了了安慶近現代史上著名的事件和人物。包括《安慶保衛戰》、《徽班進京》、《黃鵠之舟》、《徐錫麟起義》、《陳獨秀》、《渡江戰役》、《歡慶解放》、《抗洪救災》 等主題。
最后我們去往黃梅戲博物館,“黃梅戲藝術陳列”以文物藏品結合幻影成像、大信息量電子觸摸屏等手段講述黃梅戲的發展歷程并兼及介紹桐城歌、潛山彈腔、岳西高腔、太湖曲子戲、宿松文南詞等多種地方特色戲曲聲腔。
保護傳統文化對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