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普知識,揚創新精神
2023年7月13日15時40分,華師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在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社工服務站開展名為《科普大闖關》的科普活動,旨在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學素質,持續增強青少年群體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此次活動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的氛圍,調動青少年主動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增進社區青少年對科普知識的了解,于社區青少年心中厚植文化自信力與愛國主義精神。
課程伊始,主講人肖博文首先將關卡通關獎勵告知小朋友們,由助教老師在課程結束時分發給小朋友們。主講人表示,為小朋友們頒發獎品,有利于讓小朋友們切身感受到獲得獎品的喜悅之情,主講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小朋友們對于科普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小朋友們對學習科普知識的意義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本次課程,主講人主要通過講解“垃圾分類”、“導體判斷”、“情景演繹”三個關卡的具體內容向小朋友們詳細地介紹了很多科普知識。本次課程時長為40分鐘,小朋友們全程對主講人講解的內容持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表達欲使主講人和助教老師倍感欣喜。其中,在“垃圾分類”環節,主講人舉辦了垃圾分類記憶比拼比賽。小朋友們記憶力優越,將上課講的內容融會貫通,積極比賽,對老師提出的垃圾種類進行了詳細的歸類。
從小朋友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每一位小朋友都對主講人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刻思索。小朋友們的積極思考加上主講人的有效引導,使小朋友們逐漸厘清本節課的主旨——進行體驗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的學習。體驗性知識的學習,從青少年的認識立場出發,重視青少年思考的過程與方法,而不限于問題的答案,體驗性知識更加重視直接經驗和感受,強調個體經歷過程的能動性、體驗性和與他人的互動性。方法性知識包括收集信息的方法、表達與交流的方法、觀察實驗的方法、調查討論的方法等,這些方法的掌握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而這些正是青少年科普所具有的特點,因此科普是當代青少年健康成長必要的學習經歷之一。
華師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本著赤子之心,發揮師范院校專業特色,嚴謹治學,為人師表,聚“星星之火”為“燎原之力”,助力祖國兒童和青少年茁壯成長。社區青少年在科普大闖關中勇闖難關,收獲了知識,提高了素質。
撰稿人:肖博文
初審人:永和服務隊隊長層
復審人:郭綺琪
終審人:李染夢
來稿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
來稿時間:2023年7月13日
作者:肖博文 來源: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