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為進一步深入了解羌族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蜀韻羌風•守望新程”暑期實踐團隊來到羌族草竹編研學體驗培訓中心,通過實地采訪當地非遺草編傳承人蔣天霞老師,切身體驗羌族草編等方式繼續開展專題調研。

北川羌族草編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羌族人民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更承載著其獨特的圖騰信仰和農耕記憶。團隊成員們在蔣老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了羌族草編的編織過程,深刻感受到了這項技藝的獨特魅力和背后承載的文化底蘊。采訪中,羌族非遺草編傳承人蔣天霞老師飽含深情回憶起自己學習羌族草編的初衷,始于滿心好奇,終于滿腔熱愛。在蔣老師生動的講述下,我們了解到羌族草編已有跨越五千年的歷史,與大禹文化緊密相連,是北川非遺文化中一張亮麗的名片。

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羌族草編也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挑戰。蔣老師表示,當地政府大力支持草編培訓,幫助殘疾人和農村勞動力實現居家靈活就業,并通過非遺進校園等活動積極推廣草編文化。談及草編技藝的創新發展與市場迎合,蔣老師強調草編技藝需順應市場創新,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吸引年輕群體,推動非遺文化活態傳承。
從大禹身披的蓑衣,到北川生動的文化符號,北川羌族草編千年技藝的現代蛻變之路,不僅守護著羌族的文化根脈,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活力。此次調研也更加堅定了我們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決心,為羌族草編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更多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