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朱美琪 肖澤耀 劉幸怡 宋穎姍)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全面落實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策部署,廣州新華學院助力鄉春突擊隊(以下簡稱突擊隊)肩扛鄉土擔當,于7月12日至7月13日走進韶關市武江區西河鎮南嶺詩意文化康養園開展實踐調研。這座隱匿于青山綠水間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以其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聞名遐邇,卻因宣傳不足而未被更多人所熟知。突擊隊立志以青春智慧破解這一發展困境,讓生態之美被更多人看見。
圖一:突擊隊在沙山湖水庫進行生態素材實地錄制(余欽豪攝)
解碼生態密碼,感悟和諧之道
在為期兩天的緊湊調研中,突擊隊跟隨園區負責人,先后走訪桉樹林與冷水魚養殖基地,通過持續交流與細致詢問,深入了解園區生態實踐的具體路徑。期間,突擊隊重點關注了200畝桉樹種植區“一半保留原始狀態、一半經人工規劃”的布局特點,在負責人的講解下明確該布局可將下游魚池水溫穩定在18到22攝氏度的作用,同時從“桉—魚”共生聯系中獲悉這一生態閉環已穩定運行多年。在此基礎上,突擊隊沿山澗考察冷水魚養殖情況,在負責人對“水養魚、魚活水”生態循環的介紹中,詳細了解了活水清理殘餌、魚類活動增加水體溶氧的運作模式。
調研過程中,突擊隊認真記錄了負責人“不是改變自然,是幫它找平衡”的理念及相關實踐細節,通過深入溝通,對園區生態實踐形成了深刻認識,切實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涵。
圖二:突擊隊于林區與園區負責人開展生態建設交流(李峙霖攝)
新媒體賦能,讓綠水青山“出圈”
帶著豐碩的調研收獲,突擊隊迅速投入宣傳創作工作。團隊連續奮戰5小時,精心打磨出生態短片《綠美西河·森呼吸》:沙山湖水庫倒映著重巒疊嶂,林蔭小道靜謐幽深,冷水魚池被桉樹林環繞,荷花池塘與粉色沙灘相映成趣……與此同時,突擊隊在“助力鄉春突擊隊”公眾號推出專題推文集《西河鎮人與自然》,將天然的生態美景轉化為兼具科普性與感染力的宣傳內容,既讓大眾直觀感受自然之美,也能深入理解其中的生態智慧,文中配上隊員們實地捕捉的精彩瞬間,生動構建出一幅美好詩意的生態圖景。截至目前,《綠美西河·森呼吸》短片在微信視頻號引發觀看熱潮,播放量已達5000+;專題推文發布后閱讀量迅速突破300+,更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應——許多游客通過線上渠道探尋推文中介紹的“桉魚共生”奧秘,實現了從“流量”到“留量”的有效轉化。
圖三:突擊隊向園區負責人調研冷水魚養殖模式(李峙霖攝)
青春接力護綠,生態薪火相傳
突擊隊在日總結會上談到:“經過這兩天的調研,我們深刻認識到,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既要堅守守護的初心,更要創新傳播的方式,這正是生態建設中‘惠民利民’的題中之義。”這支年輕的隊伍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綠美廣東的使命:他們用腳步丈量生態實踐的深度,用思考提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平衡之道;用多元傳播形式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讓更多人看見生態保護與發展的共生可能。新時代的青年,既是生態畫卷的見證者,更主動擔當起建設者與傳播者的角色,以青春之力為綠色添彩,讓“綠美”的種子在接力中扎根生長,成為跨越時光的傳承與堅守。
圖四:突擊隊成員依次匯報工作完成情況(李峙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