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與紅色相遇,思想與行動同行。山東理工大學“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21日走進淄博市臨淄區紅色石化精神深厚的勝辛社區,開展“勝辛記憶溯紅源,實踐賦能傳基因”主題活動。實踐團成員以學促行,通過開展趣味科學實驗、創意手工課堂、組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多樣化實踐,讓青少年深刻體會石化精神與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實。
一、丹心照汗青:侯祥麟的科研報國史詩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孫銘悅、曹孟肖帶來《國之脊梁——侯祥麟科學家精神宣講》,用生動故事講述侯祥麟院士科研報國的一生。宣講過程中,小朋友們全神貫注,清澈的眼神中盛滿了對侯祥麟院士的無限崇敬。宣講結束后,小朋友們踴躍發言,稚嫩的話語間跳動著堅定的信念——這正是紅色精神如涓涓細流,悄然浸潤心田,破土萌發的鮮活注腳。
圖為孫銘悅和曹孟肖講述侯祥麟院士的故事 山東理工大學鄭景苒提供
二、神奇熒光秀:在實踐中感受科學魅力
在趣味科學實驗環節,實踐團成員高希尚選用維生素B2、水、紫光燈等常見材料,現場模擬“熒光流星雨”場景。通過“理論學習+協助演示+動手操作”的模式,讓小朋友們直觀體驗實驗的魅力。在這種沉浸式互動中,維生素的熒光現象逐漸顯現,引得小朋友們驚嘆連連,同時也讓他們真切感受到科學的魅力與動手實踐的樂趣。
圖為高希尚講解實驗所需道具 山東理工大學鄭景苒提供
圖為小朋友觀察熒光流星雨現象 山東理工大學李穎能提供
三、指尖躍動的雙重韻:科學與紅色在手工中交融
隨后,由實踐團成員鄭景苒指導的《微觀分子太空泥制作與紅色手工折紙》課程,則將科學啟蒙與紅色教育巧妙融合。分子模型制作環節,小朋友們通過揉捏彩泥,親手復現乙烷分子結構,在實踐中感知化學奧秘。
在同步進行的紅色手工課上,實踐團成員鄭景苒帶領孩子們折疊五角星。參與者全神貫注壓平每道折痕,將星芒化作情感載體,以指尖藝術傳遞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與家國情懷。
圖為鄭景苒帶領小朋友做乙烷分子模型 山東理工大學李穎能提供
四、觸摸歲月印記:勝辛記憶館里的奮斗力量
最后,實踐團成員孫銘悅、曹孟肖化身講解員帶領小朋友們深入了解勝辛社區的勝利油田分紀念館-勝辛記憶館,為青少年社區的小朋友們開啟沉浸式歷史課堂,切實感悟石化精神的力量。參觀過程中,孩子們凝神聆聽,通過觸摸展品感知歲月沉淀的力量。活動尾聲,二人寄語青少年:“望小朋友們能夠銘記老輩石油工人的奮斗史詩,傳承石化精神火炬,爭做新時代建設者。”本次參觀通過歷史場景與當代成就的交織呈現,使青少年在感悟紅色基因的同時,深化對奮斗精神時代價值的認知。
圖為孫銘悅為小朋友講解勝辛社區紅色石油基地 山東理工大學李穎能提供
“講史鑄魂,踐學賦能。”實踐團成員們走進勝辛社區,以沉浸式體驗激活石油精神與紅色文化的時代脈動。本次活動熔鑄文化傳承與實踐啟蒙,貫通石油科普與紅色基因,讓澎湃的紅色石油精神如春藤蔓發,在新征程的社區土壤中生生不息。
作者:曹孟肖 楊麗萍
來源:“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
聯系方式:1396444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