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桂林理工大學“問水平陸,青力青為”實踐團奔赴平陸運河馬道樞紐,走進一號觀測臺與工程展廳開展調研學習活動。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觀摩與交流探討,深入了解馬道樞紐工程的 建設情況與戰略意義。
實踐團首先來到馬道樞紐一號觀測臺,俯瞰工程全貌。婁經理結合觀測臺視野內的工程實景,系統介紹項目整體概況。他從馬道樞紐的戰略定位講起,詳細說明其作為平陸運河關鍵控制性工程的核心功能——不僅承擔航道通航、水資源調控等基礎任務,還體現了生態防護、區域聯動等多重設計理念。婁經理重點講解了工程在規劃建設中如何平衡通航效率與生態保護,以及針對復雜地質條件采用的創新施工技術,讓成員們對樞紐工程的整體布局與建設難點有了直觀認識。

實踐團成員聆聽解說
隨后,實踐團前往馬道樞紐工程展廳開展調研學習。展廳內,通過動態模型、圖文展板、工程影像等多元形式,系統呈現了馬道樞紐的設計圖紙、建設歷程、技術參數及未來規劃。作為“四縱四橫兩網”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平陸運河打破了天然水系的局限,其134.2公里的一級航道建設(含分水嶺段等關鍵工程),將使廣西從“臨海不見海”變為“通江達海”,改變以往資源單一流向。依托北部灣地理優勢對接東盟十國,不僅能為廣西帶來水運成本降低、產業集聚等發展機遇,還將完善西南地區出海通道布局,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調研尾聲,實踐團成員與婁經理圍繞工程建設細節、青年責任擔當等話題展開交流。成員們結合前期學習內容,就生態保護技術應用、工程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等問題提問,婁經理逐一解答并分享工程建設者的奮斗故事。談及感悟,成員們表示,通過此次調研,不僅掌握了樞紐工程的專業知識,更被建設者們“攻堅克難、精益求精”的精神打動,深刻體會到重大工程背后的國家戰略與民生意義。



實踐團成員合照
此次調研學習活動,讓實踐團成員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深化了對平陸運河工程的理解。下一步,團隊將梳理學習成果,把工程建設中的創新理念與專業知識融入后續實踐,以青年視角助力運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