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山東理工大學“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20日上午赴華八井紅色教育基地,開展“舊址重溫石油史,新程再續奮斗篇”主題活動,通過參觀學習、聆聽講解等方式重溫油田創業歷程,領悟華八井精神內涵。
圖為華八井紅色教育基地標識牌 山東理工大學李穎能提供
一、長廊記開拓 —— 書寫華北油田的破局史詩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來到“叩問華北”板塊,一條80米的長廊記錄了從華一井到華八井的發展軌跡,那些珍貴的歷史照片,無聲訴說著老一輩石油人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的奮斗故事。接著,講解員回溯往昔,講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勘探者于困苦中,以鉆機為筆,大地為卷,書寫找油傳奇--他們成功在華北大地叩開油藏大門,徹底終結了“華北無油”的歷史論斷。實踐團成員駐足凝視,深受震撼。
圖為講解員講述“叩問華北”板塊 山東理工大學李穎能提供
二、點亮奮斗火種 —— 觸摸石油先輩的精神印記
隨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踏入“點亮荒原”板塊。一尊尊雕塑、一處處場景,生動還原老一輩石油人在荒原之上的奮斗足跡。來到顧心懌院士銅像前,他身著工裝,手持書本,目光注視前方。旁側紅棕色藝術裝置上,刻有“中國要發展石油工業 必須有自己的專家”“一生無悔石油情” 等字樣,彰顯了顧心懌院士為石油事業奉獻的情懷,傳遞出厚重的石油奮斗精神。
移步華八井生產原址,一臺歷經風雨的“磕頭機”默然矗立。銹跡斑斑的機身雖已停轉,卻如凝固的豐碑,無聲訴說著當年石油奔涌的激情歲月,成為石油人戰天斗地、為國奉獻的生動見證。通過講解員深入淺出地闡釋開采原理與背后的奮斗故事,成員們不僅理解了石油開采的科技內涵與艱辛歷程,更對蘊含其中的石油精神內核有了深切共鳴。大家紛紛表示,要將“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等寶貴精神財富融入青春血脈,在新時代的廣闊天地里接續奮斗,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華八井生產原址 山東理工大學王鳳提供
三、向著勝利前行——創新之光照亮偉大新征程
最后,講解員帶領實踐團成員移步“走向勝利”板塊,勾勒出勝利油田從華八井噴薄起步到智慧化發展的壯麗圖景。展板上,從創業初期的艱難起步到現代科技的賦能躍升,清晰刻畫出石油人“從創業走向創新、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軌跡。講解員強調,這條奮進之路,既熔鑄著老一輩“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錚錚鐵骨,也閃耀著新一代“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創新鋒芒。 “勝利”永非終點,而是再出發的號角,新時代青年當接力傳承石油精神,讓勝利的旗幟在時代洪流中永遠高揚。
圖為實踐團成員聆聽講解 山東理工大學李穎能提供
探井溯源,精神如磐。實踐團成員駐足華八井,循著石油脈絡,盤活紅色資源,賡續艱苦奮斗傳統,把傳承紅色基因為己任,讓石油精神薪火相傳,激勵新時代青年在新征程挺膺擔當,以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斗志,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麗篇章,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磅礴力量。
圖為華八井紅色教育基地合照 山東理工大學劉崇賢提供
作者:曹孟肖 楊麗萍
來源:“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