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赴蕪湖市、合肥市“紅色之聲傳薪火 青馬力行擔使命”理論宣講團隊走進合肥市肥西縣山南鎮,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宣講活動,用青春之聲傳遞紅色薪火,以實干擔當詮釋青年使命。
初心不忘,創新不越軌。
李默涵以《銘記抗戰力量,凝聚奮進力量》開啟宣講,用8分鐘回顧歷史,激發在場聽眾的奮斗熱情;何文卓則以《錨定改革總目標,書寫時代新篇章》緊扣改革主題,呼應山南鎮的創新傳統。
“不怕敢闖”詮釋著小井莊人“敢為天下先”的改革魄力,他們不怕敢悶,沖破思想藩禽,求變敢試、首創包產到戶,用雙手開拓出幸福生活的新天地,同時也代表著中國農民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因,在變革中堅守對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更為重要的是,它體現出當時的干部們破舊立新的勇氣、人民至上的立場,以及求真務實的作風。
求變敢試,實干不空談。
陳沁茹圍繞《牢記囑托啟新程,科創安徽譜華章》展開宣講,聚焦科創發展,為山南鎮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路;劉澤熙帶來舞蹈《黨旗飄揚的方向》,用舞姿生動詮釋了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朱賓以《嚴守黨規黨紀,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題,強調紀律底線,與山南鎮“清正為民”的底色相呼應。
宣講團在參觀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紀念館中,注意到留存著一張記錄稿,記錄著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同志到山南公社調研時問出的第一句話:“這樣搞,你們怕不怕?”,在那個怕被扣上“破壞集體經濟”帽子的時代,萬里同志到改革一線調研,摸清實情,并給出了“如果搞,就不要怕,出了問題省委負責!”的堅定回應,以務實的原則,為改革撐腰。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大背景下,宣講團以小井莊為出發點,探尋它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黨的歷史中的遙相呼應,感受黨的寶貴精神的歷久彌新。
為民敢為,改革不停歇。
朱賓、薛雯欣、陳沁茹、何文卓共同朗誦《青春中國》,深情演繹青年與國家的緊密聯結;何文卓、薛雯欣、李默涵、張天慧朗誦的《七十五載雄渾》,回顧奮斗歷程,展望未來征程。
會后,指導老師王瀛培對宣講團成員們說道,小井莊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彰顯了改革初期的實踐論智慧;而“制度治黨”的八項規定,則展現了新時代的制度思維。前者以突破性實踐為制度創新探路,后者用剛性制度鞏固實踐成果,共同詮釋了“實踐-認識-再實踐”的傳承與發展。
小井莊精神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先行實踐,創造了包產到戶的新模式,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基層創新經驗。堅持弘揚小井莊精神,鼓勵基層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為頂層設計提供豐富的實踐基礎,讓改革始終保持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實踐創新的蓬勃活力。
今天,山南鎮正站在43年前那片孕育改革創新的熱土上,敢為人先、務實為民始終是山南年輕干部的鮮明底色。此次宣講活動,用青年視角解讀理論精神、彰顯青春力量,展現既要傳承小井莊精神“敢闖敢試”的基因,又要恪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清正為民”的底線,以歷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實踐中真正將這兩種精神轉化為推動山南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用實干擔當書寫新時代基層工作的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