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漆藝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7月7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霖漆與共”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張倩文的帶領下赴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楚人漆屋,拜訪了知名當代漆畫藝術家劉善林教授,并開展“非遺生漆活化”主題研討會,借力直播經濟打通文化活化的“任督二脈”。
探秘漆屋:指尖觸摸千年楚韻
團隊參觀了綠松石產業學院三清公司、展覽館陶漆金工作品展覽,不僅近距離欣賞了精妙絕倫的漆器漆畫,也了解了漆口紅、漆美甲等創新產品,驚嘆于漆藝“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多元發展路徑。在劉善林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團隊成員了解了漆器從選料、制胎(如木胎、夾纻胎/麻布胎體)到繁復的髹漆、彩繪、打磨直至成型的漫長歷程。最令大家興奮的是親手觸摸這些展品,感受漆器特有的溫潤光澤與厚重質感,令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漆藝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

圖為劉善林教授為我們講解生漆的發展歷程 洪建豪攝

圖為綠松石產業園老板為我們介紹生漆與綠松石結合的設計理念 洪建豪攝
習藝明志:體驗中感悟文化根脈
在劉善林及其弟子的悉心指導下,團隊成員參與大型漆畫作品《長沙長沙》的制作。手握特制的漆筆,蘸取天然大漆調制而成的彩料,屏息凝神地在漆板上勾勒紋樣。看似簡單的步驟,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極大的耐心與定力。團隊成員賈屹偉慨道:“漆很‘黏人’,下筆就不能改,這讓我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匠心’和‘專注’。”這次獨特的動手經歷,不僅讓書本上的楚文化變得立體可感,更在心靈中深深播下了珍視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圖為霖漆與共團隊成員在劉善林教授的指導下進行漆畫創作工作 陳玉潔攝

圖為霖漆與共團隊成員進行漆藝研學 陳玉潔攝
匠心對話:探討非遺活化路徑
在漆屋幽靜的后院,團隊成員聚焦楚式漆藝傳承危機,與劉善林深度探討如何讓古老漆藝走進大眾生活以及怎樣通過新媒體為傳統藝術賦能。劉教授強調,推動漆藝創新發展需要著力打造原創IP,通過新媒體平臺讓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同時,要充分發揮大漆在裝飾、藥用、食用等領域的康養價值,將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真正實現文化傳承與民生改善的雙向共贏。

圖為劉善林教授與霖漆與共團隊指導老師和成員座談會的現場 洪建豪攝

圖為霖漆與共團隊成員在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楚人漆屋與劉善林教授的合照 杜宏偉攝

圖為霖漆與共團隊成員在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楚人漆屋與劉善林教授的合照 洪建豪攝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霖漆與共”社會實踐團隊后期將正式開啟抖音直播新嘗試,將承載著歷史溫蘊的脫胎漆器,呈現在互聯網的聚光燈下,努力讓“老手藝”發出“新聲量”,讓大漆之美,穿透屏幕,直抵人心。
文/呂鵬豪、梅欣蕊
圖/洪健豪、陳玉潔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霖漆與共社會實踐團隊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