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團隊:聚焦農村老人社會參與,助力城鄉融合發展
為積極響應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2025年3月2日至2025年3月15日,來自河北大學的一支大學生團隊深入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西落堡村,開展了以“探索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路徑”為主題的一系列實踐調研活動,包括問卷調查”、“聯歡活動”以及“故事分享會”等。這些活動旨在全面了解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現狀,探索提升策略,為促進農村老年人積極融入社會貢獻力量。
深入調研:洞察農村老人社會參與現狀
2025年3月2日至3月10日,該團隊在保定市定興縣西落堡村對農村老人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此次走訪調研旨在通過面對面交流,收集農村老人的社會參與情況并進一步了解影響其社會參與的主要因素。
在調研前期,團隊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業培訓,學習老年心理學、社會調查方法等知識,并設計了“方言版”問卷。為確保調研全面性,團隊成員均衡走訪60歲以上不同年齡段老人,兼顧性別、居住狀況等差異,特別關注留守、獨居等特殊群體,保證樣本代表性。
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入農村,與老人們面對面交流。在問卷發放環節,考慮到農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成員們耐心細致地解釋問卷內容,幫助老人理解并填寫。在談及影響社會參與的因素時,一位受訪老人說:“有時候我也想多出去參加參加活動,可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舉辦,舉辦什么活動,怎么才能參加,而且村里適合我們老人的地方太少了,每天也沒什么事情可以做。”
通過此次調研,團隊共采訪150位農村老人,收集到有效問卷134份,發現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存在參與需求層次低、參與領域不均衡等問題。在經濟活動參與方面,多數老人從事臨時工或農業種植;文化活動參與以看電視、聊天為主;公共事務參與較少;家庭勞動參與頻率高,但多是出于無奈;人際交往則集中在家庭和鄰里范圍。
銀齡新活力: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模式調研紀實
2025年3月12日,團隊成員在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西落堡村開展了“情暖夕陽紅”主題聯歡活動。團隊組織農村老人參與手工剪紙、編織比賽等傳統技藝展示,讓老人們在歡快氛圍中重拾社交樂趣。“幾十年沒這么熱鬧過了,和年輕人一起做手工,感覺自己都年輕了!”85歲的謝奶奶邊剪紙邊笑著說。
同時,3月13日至15日,團隊在在此開展“老有所為”故事分享會,邀請當地有特長的老人展示才藝、分享人生經歷。有人講述了自己帶領村民脫貧的故事;有人展示了珍藏多年的刺繡作品;還有人講述參與支援唐山大地震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代際交流,更讓老人們感受到自身價值。“沒想到我們這些老家伙的故事,年輕人也愛聽。”一位受訪人欣慰地說。
通過系列主題活動,團隊發現農村老人參與積極性顯著提升。原本不愿出門的獨居老人開始主動參加集體活動,部分老人還自發組建了廣場舞隊。這些變化為研究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模式提供了鮮活案例,也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文化認同對促進老人社會參與的重要性。
展望未來:持續助力農村老人融入社會
此次實踐調研,團隊成員不僅深入了解了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實際情況,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表示,未來將繼續關注這一領域,進一步拓展研究區域,對比不同省份的情況,為政策制定提供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建議。
團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問題的重視,共同營造有利于農村老年人參與社會的良好環境,助力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讓農村老年人在社會參與中實現自我價值,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