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助力鄉村振興,2025年2月24日,廣西師范大學茶道同心團隊返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深入廣西桂平市西山茶基地,運用自身專業知識,為西山茶產業發展把脈問診,貢獻青春力量。
桂平西山茶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其主要的種植茶園分布在西山山脈的丘陵、峽谷、斜坡上,種植分散但茶園連片。團隊走訪了當地多家茶葉企業及其基地,了解到電商平臺已成為西山茶銷售的重要渠道。“現在很多人除了開店賣茶葉以外,還在抖音上拍視頻賣貨。”位于前進村的茶葉三生態茶園的老板說道。西山茶經過攤青、殺青、揉捻、初炒、烘焙、復炒等工序后包裝,通過淘寶、抖音等電商平臺,西山茶得以走出桂平,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
在桂平市西山茶文化體驗館,團隊觀賞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茶香戲韻”表演。茶藝師身著傳統服飾,伴隨著悠揚的古箏樂曲,演繹著西山茶的沖泡技藝。與此同時,木偶戲演員操縱著精致的木偶,在茶香裊裊中演繹著經典劇目。茶藝表演與木偶戲表演相得益彰,為觀眾帶來視覺、聽覺、味覺的多重享受。據了解,桂平木偶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受群眾喜愛。近年來,桂平市積極探索“茶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將西山茶與木偶戲兩大文化名片有機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打響了西山茶的品牌名號。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入挖掘西山茶和木偶戲的文化內涵,推動“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與當地茶農和茶企的交流中,團隊了解到,盡管西山茶產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茶園的種植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產量需要進一步提升;茶產業的品牌建設還需要加強,市場競爭力有待進一步增強;茶文旅融合發展的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吸引游客和消費者。針對這些問題,團隊成員們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議和想法。例如,可以邀請農業專家到茶園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茶農提高種植水平;可以通過舉辦茶葉文化節、茶藝比賽等活動,進一步提升西山茶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可以加強與旅游企業的合作,開發更多具有特色的茶文旅產品和線路,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西山茶的魅力。
此外,團隊還注意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返鄉創業,為家鄉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西山茶基地,團隊遇到了一些年輕的茶農和茶企創業者,他們懷揣著對家鄉的熱愛和對茶產業的執著,努力探索茶產業發展的新路徑。他們的創業故事和奮斗精神,為團隊成員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這些年輕人不僅為家鄉的茶產業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技術,還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在實踐中深入了解了西山茶產業的發展情況,收獲頗豐。團隊成員們表示,通過這次實踐活動,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接下來,茶道同心團隊將繼續關注西山茶產業的發展,積極探索西山茶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為打造西山茶品牌、推動西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