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政課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江西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數學學院聚焦為黨育人,在團委書記郭兆羚、學工辦主任鄒俊及輔導員許秋霞的精心策劃與帶領下,統籌安排三下鄉、全民數字素養、紅色走讀、萬企調研、揚帆計劃、分散實踐及返家鄉等社會實踐活動。以學生全覆蓋,項目多覆蓋,地域廣覆蓋為目的,組建 22 支隊伍橫跨祖國大地,如同利箭般飛入江西井岡山,浙江海寧, 江蘇蘇州等地,累計形成調研報告 30 余份,問卷近 50 份,填寫人次破 2000,新聞稿在國家級、省級平臺共計發布百余條,制作視頻共 24 條,發布在抖音,微博等平臺,總瀏覽量破萬。學子用雙腳丈量鄉野,投身社會實踐,繪就了一幅幅青春與責任交織的絢麗畫卷。
向下扎根,探尋紅色血脈之路
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光輝,三支隊伍探尋紅色血脈之路。井岡山 VR 科創團走訪紅色圣地井岡山,沐浴在黨史的陽光下,汲取革命智慧;沿著紅軍足跡,翻山越嶺,尋草藥,感受永不褪色的革命壯志;重走紅色故居,與革命先烈跨越歷史長河, 對話領會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采訪老紅軍后代,陶醉于波瀾壯闊的革命往事,讓歷史記憶照亮未來。“情暖童心,筑夢瑞金” 實踐隊奔赴革命的搖籃——贛南蘇區瑞金,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隊員們通過一件件斑駁的文物,一段段詳實的文字追溯百年光輝黨史,厚植紅色情懷;親臨紅井,深刻體會“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
向新賦能,創新紅色走讀之路
信管學子爭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 傳播者、忠實實踐者。四支隊伍以科技賦能,奔赴吳城鎮、南昌、井岡山等地創新紅色走讀之路,以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法分析信息化建設與旅游融合成效,提出多項建議助力智慧鄉村建設與生態振興;在八一起義紀念館強化歷史使命感,傳承紅色基因; 融合贛州長征紀念館資源,開展線上“云游”,利用AR 與數字建模技術實現《云端長征紀念館》,聯動線上線下,傳承長征精神;利用VR 技術打造《云上井岡》導覽系統,云游覽、移步換景、愛心服務、思政教育和黨性培養五位一體,結合虛擬與現實助推紅色文明傳承。
向上提效,踏實黨群服務之路
聚焦鄉村黨史學習教育、文化知識宣傳、思想道德提升等文明需求,“情暖童心,筑夢瑞金”實踐隊用實際行動提升全民數字素養水平,在瑞金市象湖鎮中山路社區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他們將安全教育的種子、環保意識的綠意以及科學探索的星光送入每個角落,用視頻連線為留守兒童搭建起與遠方父母溝通的橋梁,讓愛與關懷跨越千山萬水,溫暖了無數顆渴望關愛的童心。實踐隊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有效地將黨群服務與鄉村文化知識宣傳結合起來, 讓服務的暖流在人民心中流淌。此外,學院 36 位同學主動參與暑期返家鄉社會實踐,在所在鄉鎮不僅利用專業所長開展便民服務,還深耕田間地頭,以“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態度將黨群服務踐行到人民中去。
向前蓄力,延伸萬企揚帆之路
學院積極引導學子樹立正確就業觀,清晰定位職業發展, 既倡導學子參與“揚帆計劃”,通過校團委層層選拔,吳導民、孫婧等三位同學成功入選計劃,前往江西省郵政局、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廣東辦事處等地,在公務實習中增強黨性,在基層服務中深刻感悟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涵;又推動學生調研萬企, 親歷數字化轉型浪潮,17 支隊伍覆蓋 9 個省份,深入調研 22 家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數字化轉型問卷。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前沿技術,深刻領悟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增強數字化能力,以更好地匹配企業升級和社會發展的步伐。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信息管理與數學學院學子不僅深刻感悟與傳承紅色文化,更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展現青春風采。他們融合科技,點亮紅色記憶;真情付出,溫暖民心;青春熱情, 書寫時代篇章。未來,學院將秉持“向下扎根、向新賦能、向上提效、向前蓄力”的理念,四向發力挺膺擔當,鼓勵學子為鄉村振興與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共繪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
圖(張瑤 劉琨瑾 夏絲雨)| 指導老師(郭兆羚)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數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