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助推鄉村振興,河海學子赤溪村實踐調研紀實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下,河海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與商學院聯合組織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于2024年7月18日抵達被譽為“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赤溪村,開展為期數日的實踐調研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赤溪村鄉村振興的寶貴經驗,感受鄉村發展活力,探索青年在鄉村振興中的使命與擔當。
7月18日,實踐團隊成員們在村領導的引導下,參觀了赤溪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了解了村莊的發展規劃和未來愿景。在黨群活動中心,團隊成員通過楊玉燕館長的講解,深刻體會到赤溪村從貧困到振興的艱辛歷程。館長生動地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赤溪村的關懷與期望,以及村民在“弱鳥先飛,久久為功”精神指引下,實現脫貧致富的堅定步伐。通過觀看習近平總書記的聯線視頻,團隊成員們感受到了總書記對鄉村振興的深情厚望和對青年的殷切期待。
7月19日,團隊成員有幸采訪了鐘而釗書記。鐘書記向團隊成員細細道來自己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的親身經歷。他講述了當地十年“輸血”、十年“換血”、十年“造血”的奮斗日子,每一滴汗水都凝聚著對鄉村的深情厚誼,每一份努力都鑄就了脫貧攻堅的堅實基石。鐘書記的講述,如同一部生動的歷史長卷,在團隊成員眼前徐徐展開。成員們仿佛看到了赤溪村從貧困落后到逐漸煥發生機的蛻變過程,感受到了那份來自基層的堅韌與希望。
7月20日,團隊成員探訪了杜家堡古村落,體驗了畬族古法奶茶和文創產品,感受到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在巾幗創業社,成員們見證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以及如何通過創新手段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在畬族古村落的探訪中,團隊成員們領略到了歷史的厚重,聯結到了當地人脫貧的記憶。手稿中的每一個字,都記錄著鄉村的變遷與進步,讓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傳承的重要性。
采訪當地的赤腳醫生時,團隊成員們深切感受到了鄉村醫療資源的進步與發展,醫生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對鄉村健康的守護信念與責任之心。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鄉村居民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保障了鄉村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采訪返鄉創業大學生杜贏,則是此次實踐中的一大亮點。他分享了創業初心、創業方法、技術創新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心得,他的福鼎白茶創業故事,為當地人樹立了青年投身鄉村振興的典范,也讓團隊成員看到了當年他將個人發展與國家振興之洪流融匯的正確抉擇。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鄉村振興的理念,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赤溪小學的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和特色勞動教育,讓團隊成員看到了鄉村教育的希望。學校通過土豆節、蘿卜節等活動,培養孩子們勞動精神和責任感,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成長。最新版本的電子教學用具、與城市小學一起互動的云課堂、共享的教育資源,都讓鄉村的孩子們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這種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不僅提高了鄉村孩子們的學習水平,也為他們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