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共同富裕的目標指引著我們,要讓農村產業繁榮興旺,農民生活富裕富足。如今,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鄉村旅游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2024年7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筑夢鄉村熠青春社會實踐隊來到臨沭縣朱村和壽光市三元朱村,深入了解各地探索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模式。這次參觀走訪使我們對鄉村振興新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我們對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
臨沭縣朱村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村落,在抗日戰爭時期留下了英勇不屈的篇章。實踐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步入抗日戰爭紀念館,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館內陳列著的一幅幅珍貴歷史圖片、一件件飽經滄桑的實物,以及一段段詳實的文字介紹,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朱村人民抗擊日寇的英勇事跡和頑強斗爭。隊員們駐足凝視,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解說,被先烈們的英勇無畏和犧牲精神深深打動。在參觀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刻感受到了朱村在抗日戰斗中的重要地位,更欣喜地發現當地在紅色旅游建設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近年來,臨沭縣高度重視朱村的紅色資源開發,加大投入對紀念館進行修繕和擴建,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如今的朱村的紅色旅游場景,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目的地。眾多游客慕名而來,在追尋紅色記憶的同時,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推動了當地的鄉村振興。朱村紅色旅游的發展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明白了我們肩負著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的責任,同時,我們看到了紅色旅游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的巨大潛力,它能夠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們也期待看到朱村的紅色旅游建設能夠不斷創新和完善,進一步挖掘和展示更多的歷史細節,豐富旅游體驗。
圖為臨沭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曉鈺供圖
壽光市三元朱村,作為中國蔬菜大棚的發源地,早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典范。實踐隊員們一踏入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就被眼前整齊排列、規模宏大的蔬菜大棚所震撼。踏入蔬菜大棚后,實踐隊員們仔細觀察著每一處細節,認真聆聽著技術人員的講解,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不時提出問題,與技術人員進行深入交流。據介紹,這里的蔬菜大棚采用了無土栽培、立體種植、物聯網監控等一系列前沿科技,大大提高了蔬菜的產量和質量,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科技的力量和創新的思維。在壽光的鄉村旅游模式不再是簡單的觀光游覽,而是一種深度的體驗和學習,我們了解到,三元朱村通過開展農業科普、親子采摘、生態餐飲等多樣化的旅游項目,將農業與旅游完美融合,為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旅游體驗。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旅游的發展不能僅僅依賴于自然風光,更要善于挖掘本地的特色產業資源,將其轉化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不斷創新旅游形式和內容,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次參觀也讓我們深刻了解到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感受到了科技農業為鄉村振興帶來的強大動力。三元朱村的成功經驗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也讓我們對未來農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圖為實踐員參觀壽光蔬菜大棚。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曉鈺 供圖
此次實地探訪鄉村旅游產業的實踐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深刻感受到鄉村旅游建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手段。鄉村旅游不僅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還能夠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責任,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為鄉村旅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希望可以通過全社會的努力,能夠共同促進鄉村振興,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攜手共進,以鄉村旅游振興為抓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讓我們的鄉村更加美麗繁榮,讓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幸福!(通訊員 魏曉鈺)
圖為實踐隊伍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曉鈺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