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認真回顧走過的路,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繼續走好前行的路。”傳承是創新的根與莖,創新是傳承的花和果。鄉村旅游作為發展社會經濟的有利途徑,傳承融合當地文化,創新打造特色品牌,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繪制出一幅農村發展新畫卷。今年暑假,我有幸成為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筑夢鄉村熠青春”社會實踐隊的一員,深入臨沂市臨沭縣,進入柳編歐拉公司,走過紅色朱村,深入萬畝葡萄小鎮,實地調研臨沭縣如何通過因地制宜打造當地特色鄉旅品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一把錐子一把剪,馬扎一坐搞柳編”。當地柳編師傅的真實寫照讓我不由得感嘆:在歷史的長河中,臨沐人民用自身的聰明才智,潛心發展技藝,用柳條編織日常生活用品,柳編技藝逐漸爐火純青。到今日,以歐拉公司為代表的柳編企業在傳統的柳編技藝上開拓創新,牢牢把握“中國柳編之都”這一抓手,將柳編技藝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同時推出柳編展覽館、文化產業交易會等新形式,讓柳編與文旅融合,與新銳接軌,與數字共舞,奮力開啟了柳編產業興旺繁榮的新篇章,非遺傳承從不限于構想,傳承創新才是所求。
圖為歐拉公司的柳編展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鞠欣潔 攝
岌山腳下,沭河西畔,便是新時代傳承紅色沂蒙精神的示范區“紅色朱村”景區,村內河流縱橫,溪水匯流,玉帶纏繞,呈“九龍戲珠”之格局,自然風光別有一番風味。伴著“沭河好風光,莊莊相連多么長,土地肥來人口廣……”這首在當地流行的紅色革命歌曲,我漫步于朱村,聽著一個個鮮活的英雄故事,望著一座座莊嚴肅穆的烈士墓,感慨著一幅幅記錄歷史足跡的英雄浮雕,當年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仿佛就在眼前。面對景區同質化現象,朱村又因地制宜,讓紅色資源與當地風土人情緊密結合,依靠當地特色打造了六大功能區,這也讓我們的朱村之行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對當地政府的崇敬之意也油然而生。
圖為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鞠欣潔 攝
酷夏炎熱,我們漫步于萬畝葡萄園,倒是有了一番清涼。綠色的田野里瓜果飄香,棗峰、浪漫紅顏、藍寶石、陽光玫瑰等各類品種爭相散出香味,一串串寶石般的葡萄掛滿枝頭,似一座座珍寶塔,如一堆堆翡翠珠,每一顆葡萄都像一顆又大又光澤的貓眼兒,令我垂涎欲滴。八月底的時候,正是葡萄豐收的時節,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醋莊葡萄”名聲響亮,品牌效應連帶著醋莊的旅游業飛速發展。我本感慨于這萬畝葡萄園的生機盎然,在了解到醋莊推行龍蝦龍蝦產業園、甜瓜產業園等多種農業形態并存的產業經濟模式后,又驚嘆于這小小村莊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讓農民走出一條越走越寬的致富康莊大道。
圖為醋莊葡萄小鎮。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鞠欣潔 攝
短短幾天的調研訪問,我卻堅信: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打造處當地特色風景名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活力,繪制出農村發展嶄新圖景。基于此,今天的臨沭,美麗、團結、文明、宜居,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旅游欣欣向榮;未來的臨沭,鄉村振興的腳步必將不斷加快,農民的生活也必將更加幸福。
圖為實踐隊全體隊員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鞠欣潔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