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9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人文傳媒學院“星火成炬,丹心筑夢”暑假社會實踐團隊,在這個暑假開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實地調研采訪活動。本次活動在全國各地城市展開,作為豫皖贛組的成員,我是以河南省信陽市在傳承人文歷史的先進案例為方向,進一步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歷程。
近年來,河南衛視的“中國節日”系列,讓大家對河南有了新的認知。有著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信陽,其文化資源也豐富。信陽是孫叔敖、春申君、司馬光、鄭成功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孔子周游列國的終點;不僅如此,信陽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區域,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因此,實踐調研的第一站是信陽博物館,與博物館的志愿者采訪中了解到,博物館以時間為序,分為7個展廳:序廳、遠古家園、淮上諸侯、楚地王風、天下根親、茶韻天香、豫風楚韻。
圖1為講解員向實踐成員介紹展廳。陳怡帆 提供
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展覽人特別多,整個展覽是亮色系,與其他展廳主題色完全相反。進一步了解才知道,這是信陽市青少兒創意美術展覽,里面展示了他們的創意美術作品。我認為,這一展覽很別出心裁,博物館不單單是展覽久遠的歷史文化,更要接地氣,與市民生活接軌。這不僅能夠發揮博物館的展覽與教育職能,而且受眾極廣。有孩子的父母在感嘆作品的同時,明白了美育能給孩子帶來高雅的審美和創造性思維。孩子們在欣賞展覽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創意。年輕人也能在此展覽中拍照發圈,吸引更多人來參觀。
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因此,第二站我來到郝堂村。“郝堂”諧音當地方言“荷塘”,指的是一個有荷塘的小山村。改造之前,郝堂村和其他村落一樣,是一個破敗而蕭條的空心村。而此次當我來到郝堂村,沿途是當地農民向游客售賣蓮子、荷花等產品,還有不少以“荷花”為主題的文創產品也引人青睞。我還觀察到,郝堂村的建筑也別具一格,是很有特色的豫南建筑,其包含五大元素:青磚灰瓦白沿邊,狗頭門口木窗欞。但每戶村民住房又有不同,向負責人詢問后,才了解郝堂村在改造時,針對每戶村民居住特點,分別設計個性鮮明、新穎別致的住房,不僅如此,每座房子的設計圖紙都經過了主人的同意。我認為,這一改造,不僅尊重了當地歷史文化,還體現了改造要以人為本的理念,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
圖2為負責人向實踐成員闡述郝堂村的變化。 陳怡帆 提供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新茶村這一站,作為信陽人,最讓引以為傲的特產就是信陽毛尖,而信陽毛尖屬文新牌品質最好。在文新茶村里,在微風吹拂下,萬畝茶海,一片碧綠,非常愜意美好。在這里,我不僅欣賞到萬畝茶園帶來的秀美風景,還可現場體驗采茶的快樂。我認為,文新茶村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體現在其發展模式,它將茶園這一生態優勢與旅游相結合,滿足了當下人們追求慢生活的需求。茶旅融合這一現代化模式,不少游客在這里品茶,體驗茶文化。不僅如此,文新茶村之所以能夠做強做大,離不開其將茶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例如在志愿服務中心,有一個較大的電子屏,上面顯示著各個茶區的生長情況,以防火災發生,能及時處理解決,最大程度保障茶葉的質量。
在此次社會實踐中,我收獲頗多。通過實地調研,我發現以上的實踐地點,每一個都是華麗蛻變,但每一個都別具特色,并非盲目的照搬照抄,信陽市博物館“接地氣”、郝堂村“以人為本”、文新茶村“茶旅融合”以及鄂豫皖“弘揚紅色文化”。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如此,在借鑒西方先進的經驗同時,要保持我們獨有的特色。作為大學生的我,在走訪調研中,深入了解到各個地方的轉變內涵,拓寬了我的視野,增長了知識,也了解到現代化的改變,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通訊員 陳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