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之美,文創綻放
中國青年網河源7月5日電,(通訊員黃一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農民智慧和勤勞勞動的結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2023年7月2日,在參觀和了解了河源市東源縣黨演村嶺南農耕文化博覽園后,為促進博覽園發展,吸引更多游客深入了解和認識農耕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精髓所在,更好地傳播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廣東金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學生會鄉村振興促進團鄉約嶺南隊對博覽園進行文創產品的創作,為其提供幫助。
(圖為團隊在創作工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吳嘉駿 攝)
團隊美術組主要針對在徽章、胸針和明信片方面進行創作,靈感來源于博覽園景觀和當地鄉村的特色,并結合博覽園中的經典元素,基于博覽園景觀照片進行二次創作,使農耕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其中,吳嘉駿同學根據博覽園中多次出現的地雕“福”字進行創作,底色用重疊的方式使得徽章底色結構多樣,“福”字的右下角是個“田”,充分地展示了村民認為有田是福,靠田創福的想法,展現了“田”對于村民的重要性以及農耕對于“福”的影響。
(圖為徽章的部分電子稿件。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吳嘉駿 提供)
邱雯琳同學還通過結合景點和當地鄉村和諧的環境進行創作,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狗在博覽園的廣場中奔跑玩耍,背景是大山樹林與瓦磚房屋,整體色調是充滿生機的綠色,并以孩子與小狗身上鮮明的顏色為點綴,孩子象征著未來青年一代是建設農村的主力軍,是繼續促進鄉村發展的希望,這些創作都可通過掃描創作成果,聯系商家,即可制作出成品。

(圖為團隊明信片效果圖。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陳淑青、林夢雨、邱雯琳 提供)
此外,團隊還結合農耕文化和當地農耕特色,對博覽園的部分白墻進行墻繪創作,例如在交易廣場的墻面上確定“讓農副產品動起來”主題的繪畫。使用簡單的色調,使得整體風格樸素,圖像明確直觀,以稻田、油菜花和丘陵的元素體現當地農耕和地形特色,圖中的農民們經過一季辛勤的勞作,終于迎來了屬于他們的豐收季節?吹角f稼生長茁壯、果實累累,他們充滿了自豪和喜悅。整個墻繪展現了鄉村生活的恬靜和農民豐收的喜悅,表達了希望促進農副產品交易,增加鄉村經濟收入的目的。
(圖為團隊墻繪效果圖。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吳嘉駿 提供)
團隊成員在整個文創過程中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實地考察,充分激發創造力與想象力,在創造過程中,成員們加強了對農耕文化和鄉村的認識,提升文化素養和社會觀察力。同時,成員們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學習到不同的技巧和表現方式,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和能力。
農耕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傳承和弘揚農耕文化是每個人的責任和使命,農耕文創為農耕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團隊希望通過推動農耕文化的創意轉化,拓展宣傳途徑,向人們展示農耕的價值以及農民的智慧和勤勞,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一傳統文化,相信通過我們團隊的努力,農耕文化的魅力將得到更好得展現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