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為深入了解新時代背景下家鄉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現狀,2022年7月4日安徽財經大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隊,利用假期時間,深入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草莊村、增城區小樓鎮鄧莊村,開展實踐活動。探尋地區鄉村建設的成效與現狀,分析鄉村振興進程中的阻力并嘗試提供破解對策。
廣州調研隊首先來到了白云區太和鎮的草莊村,這里位于白云區以北的邊原地帶,村以東有105國道(新廣從路),村西面是人和鎮和鐘落潭鎮三鎮交界,擁有較好的地理位置。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村落完成了環境綠化美化,道路升級改造,草莊村以其嶄新的面貌吸引了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到村租屋居住。2020年該村榮獲了“廣州市美麗鄉村”稱號。
走進草莊村,隊員最大的感受就是草莊村在注重村民生活宜居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到位。村落中有一座占地面積巨大的黨建文化公園,公園內綠植繁多,并設有籃球場、乒乓球桌以及若干體育器材,方便村民休閑鍛煉。宣傳人員介紹說,這座公園集黨建培育、陶冶情操、休閑娛樂為一體,切實將黨建工作融入社會建設體系。在設計上以黨建文化為引領,涵蓋了黨的方針、黨史知識等內容,打造成知識教育、休閑健身、傳承文化、黨建科普、形象展示于一體的現代生活服務共享平臺。不僅如此,公園內還建設了有聲圖書宣傳欄,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在線收聽海量的電子有聲書、有聲課程。真正做到了無門檻全民閱讀。此外,村落還非常注重村內老年人的生活。在美麗鄉村改造的過程中,草莊村還建立起了老年人活動中心,內設有電視機、聊天桌椅等,供老人休閑娛樂。村里干部也時常會到中心來,看望慰問老人,關心老人生活,幫助老人解決困難。

圖為成員實地走訪圖片
提到村內的經濟發展與產業模式,隊員在和村民的相關交流中了解到,村落為了增加集體收入,利用自身集體閑置地多的優勢引進了20多家企業,并采取了農田就租賃給外地人種植,魚塘養殖
四大家魚,塘基用來養家畜的發展模式。這種生產模式給村里創造了一定的財富源泉,但仍存在著蔬菜種植結構單一,產業鏈條脫節,尚未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的弊端。
隨后隊員來到了增城區小樓鎮鄧莊村,只見鄧山村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有不少游客慕名而來。隊員了解到,鄧山村曾經由于位置偏僻、收入渠道少,屬于”貧困村“。年輕力壯的村民紛紛“逃離”山村,到城里打工謀生,導致村莊發展滯后。轉機發生在2019年,鄧山村全面啟動名村建設,積極發揮天然優勢與資源稟賦,以五美(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廊道、美麗園區)三精(精細農業、精美農村、精勤農民)為目標先后實施了”三線“下地、道路升級、河涌整治、房屋外里面改造,全面提升本村及周邊基礎配套設施。同時精心統籌推進與自然生態環境的搭配、融合,形成點面結合、多層次、立體化的鄉村生態景觀風貌,綜合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大幅度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另外,通過引進優質農、文、旅企業,聚力打造集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觀光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產業。不到兩年時間,鄧山村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入選2020年”廣州最美村莊“。昔日的“空殼村”搖身變為返鄉村,偏遠落后村蝶變“網紅村”,大片撂荒地實現每畝千元以上租金連片流轉,繪就了美麗鄉村新畫卷。
“打好“鄉愁”牌,也促進了青年返鄉創業。”相關負責人這樣說到,“鄧山青年返鄉創業孵化基地以“互聯網+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的形式,為返鄉青年提供咨詢、培訓、資源對接、創業項目扶持等服務。目前已有松田學院-鄧山村教學實踐基地、華商學院-文創研究與實踐基地、鄧山茶館、“鄧山山貨”農品會、“增農優品”電商平臺、“黑金果”烏欖文創等多個主體進駐。”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當地村民的配合,在多方的幫助下,克服了調研過程中的一些困難,順利完成了調研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