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暑期,在淮安市淮海街道車站社區來了“00”后的大學生。年輕活力的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基層、揮灑汗水,將志愿精神與基層精神相結合,在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
來自青島工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代表張曉宇,每天一早便會來的來到社區,開始完成文件的編輯與整理工作。張曉宇表示:“我嚴格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服從工作安排。態度積極主動,高質高效完成了各項工作。”
由車站社區組織、大學生張曉宇籌備的“非遺入社區”的活動圓滿完成。在現場,張曉宇通過圖文并茂的演示文稿,親身實踐的團隊成果,講解了山東八角鼓的基礎知識并通過視頻展示了具體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現場與居民互動等方式,讓居民們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相關的知識,豐富了居民的娛樂方式。
在淮海街道愛心暑托班上,車站社區與大學生志愿者為小朋友們獻上了精心準備的《榜樣:周總理的一生》。課堂上,通過影視劇再現周總理風華、結合專家講述等形式進行生動、有趣的教學。小朋友積極參與,學習興趣濃厚。這次課程使孩子們牢記周恩來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學生志愿者在活動素材選擇、文稿準備、設備調試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以“夏日送清涼”為主題的活動中,志愿者為在炎炎烈日下的工作者送上社區準備好的防暑物資。此次活動,傳遞出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正能量,提升社會凝聚力,引導人們關注自身健康,具有深遠的意義。
通過開展“非遺入社區”、“榜樣的力量”、“夏日送清涼”等多種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服務社區助力居民提升自身責任感、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通過志愿服務,既為社區治理注入“青春動力”,豐富社區治理形式,創新社區治理方式,提升了大學生志愿者社會實踐能力,也架起了學校與社區的橋梁;推動社區人員學習新知識,踐行新理念。
車站社區書記葉文軍給與高度評價:將志愿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在服務人民群眾中展現新時代青年價值,傳遞新時代青年力量,促進大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群眾、增強時代責任,為社區及城市發展注入青春動能。這是一場從“象牙塔”到“煙火氣”的青春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