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合肥工業大學“三下鄉”暨尋訪紅色皖南專項行動外國語學院團隊6名成員在指導老師丁力的帶領下開展了以“賡續紅色血脈,宣傳紅色經典”為主題的紅色“三下鄉”活動。團隊以“提升皖南紅色文化傳播度與知名度”為著眼點開展了廣泛研究。實踐過程中,隊員們實地調研了參觀了云嶺鎮新四軍軍部舊址、新四軍軍部大會堂、王稼祥故居紀念館三處地點,與當地政府領導、景區工作人員、游客開展了深入交流,進一步探討了安徽紅色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賡續血脈”實踐團的第一站來到了云嶺鎮新四軍軍部舊址。團隊成員首先在軍部舊址進行了實地參觀。經過講解員介紹,隊員們深入了解了新四軍在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的帶領下,突破國民黨部隊重重圍困,利用地形優勢與戰術優勢與敵人展開抗爭,在大部隊被接連受到阻擊的嚴峻形勢下,及時調整戰術,以退為進,抵擋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充分展現了新四軍不畏艱險,永不退縮的鐵軍精神。如今,革命年代雖以過去,但是“龍入大海,威震四方”,“革命的火焰永不熄滅”的革命誓言仿佛仍回響在耳畔。當團隊成員來到葉挺像前時,面對英勇正義的新四軍,成員們無不對革命先烈充滿無限敬仰之情。隨后,成員們圍繞“如何更好地傳播與弘揚紅色文化”“如何助力紅色旅游發展”展開了激烈討論,其中,講解員張慧強調了“以文促旅,以旅促發展”的重要意義。

圖為“賡續血脈”實踐團成員進入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參觀。通訊員 李竹青 供圖
“賡續血脈”實踐團的第二站來到了新四軍軍部大會堂。通過參觀以及采訪考察,成員們了解到新四軍軍部大會堂不僅承載著以參觀講解形式為主的育人作用,更加承載著宣傳安徽特色非遺文化的獨特作用。在軍部大會堂兩側的墻面使用了特色非遺徽磚,不僅顏色絢爛,猶如一幅潑墨山水畫,而且結實耐用,具有不沾灰,不結蜘蛛網的特性。在實踐團活動當天,許多的游客同樣前往參觀,大家一起聆聽新四軍革命歷程,了解了新四軍的英雄事跡,對于紅色文化的傳播與弘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與推動作用,對于安徽省紅色旅游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圖為安徽特色非遺磚石。通訊員 李竹青 供圖
參觀結束后,“賡續血脈”實踐團隨即在景區周圍開展走訪調查。調查表明,隨著近年來國家對于紅色教育的逐漸重視和紅色旅游熱度的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游客了解到了皖南的新四軍事跡,加上皖南川藏線等旅游路線的陸續修建通車,皖南紅色旅游景區得以串聯起來,許多游客,特別是家中有小孩的游客會選擇通過自駕,在參觀紅色景點,培養愛國精神的同時欣賞皖南獨特的山水景色。另外,調查還發現,新四軍軍部大會堂等地雖然配備了相關的人工講解與自助講解器租賃服務,但是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仍然較為薄弱,傳播載體亟需擴展創新。團隊建議景區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多元化且更具吸引力的形式擴展傳播路徑,進一步打開景區知名度,增加與中小學和高校合作,共同搭建紅色課堂,讓新四軍文化走進校園,讓紅色文化走入人心,進一步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推動紅色文化、紅色旅游產業的進一步傳播與發展。

圖為“賡續血脈”實踐團隊成員對參觀新四軍軍部舊址游客展開調研。通訊員 李竹青 供圖
賡續紅色血脈,宣傳紅色經典,青年實踐團永遠在路上。“賡續血脈”實踐團此次走進紅色基地,走進社區,深入挖掘了皖南新四軍文化的活水之源,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紅色知識,更加培養了紅色血脈,賡續了紅色基因,增長了才學,豐富了體驗,堅定了信心,從而向著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邁出堅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