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海大學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響應習總書記提出長江“大保護而不是大開發,綠色發展”理念,“南京市長江十年禁漁觀察團”實踐團隊組建,旨在深入調研長江十年禁漁成果及相關工作的修復成果。
第一天,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一行拜訪參謁了南京市雨花臺區漁政執法大隊,在執法中心,河海大學實踐團隊受到了工作人員的熱烈歡迎。團隊成員來到了雨花臺區長江流域智慧禁捕指揮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為團隊成員詳細的介紹了智慧禁捕系統的工作流程及建立雨花臺區長江流域智慧禁捕指揮中心以來取得的成效。
經過工作人員的介紹,成員理清了漁政執法大隊是由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機制,通過全年無休值班值守,有效打擊偷捕偷釣行為,確保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落實。
隨后,一行人移步會議室就長江十年禁捕政策,智慧禁捕系統工作原理,漁政執法力度做進一步采訪咨詢。
團隊成員積極提問,工作人員耐心解答。同學們對此次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政策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有了更真切的認知。
接下來,觀察團實踐團隊來到了南京三橋濕地公園,了解濕地生態系統,包括水質,動植物數量,濕地面積等方面的情況。濕地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水生態系統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大功能。了解濕地面積變化及其分布有助于進一步合理規劃城市發展空間和保衛綠色家園。
然后,實踐團成員前往南京市長江水生生物科普館,南京長江水生生物科普館由農業農村部長江辦指導,是首個專門以長江水生生物為主題的科普館。館內通過標本模型、動畫影像、圖文展板、科普互動等豐富多彩的展覽形式,介紹“南京水生生物保護”、“長江魚類進化史和生活史”、“南京水生生物多樣性”、“長江魚文化”、“科學放生和增殖放流”、“入侵物種危害”等主題內容。通過工作人員的介紹,實踐團成員對長江面臨的危險與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
最后一站,觀察團實踐團隊前往長江微笑驛站,“微笑天使”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指示性物種,其“能見度”越來越高,充分體現了南京長江大保護的成效。
“微笑精靈”頻頻現身,折射出南京長江禁漁工作的深入推進。去年南京先后組織春季護魚、百日攻堅、夏秋季執法等多場專項行動,還推進智慧漁政信息系統建設,不斷完善專打與聯打、人防與技防、專管與群管相結合的監管機制,實現“水陸空網”高效聯動,切實維護好禁捕水域管理秩序 。
通過驛站人員的講解,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出臺落實以來,江豚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在江豚觀測臺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微笑精靈。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構成一幅精妙絕倫的畫卷。
最后,實踐團成員向當地居民發放了調查問卷,了解群眾對于長江十年禁漁以及生態保護的了解,向居民深入闡明了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優先的理念。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了長江十年禁漁的成就以及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意義,增強了對長江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認識,同學們表示會將此行的收獲講述身邊同學朋友,傳播綠色優先的先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