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姚小剛)為了更深入地感悟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安徽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于2024年7月1日啟程前往南京市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此次參觀活動旨在通過實地學習,進一步激發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實踐隊員們步入陵園北大門,立即被那雄偉莊重的革命烈士雕像所吸引。這群像由179塊花崗石拼裝而成,高達10.3米,寬14.3米,重達1300多噸,共栩栩如生地展現了9位烈士的雄姿。雕像上的烈士面容蒼老、手腕纏鐵鏈、衣衫襤褸,雙手攥拳,但依然顯得極其威嚴,他們眼中閃爍著高貴的光芒,周圍松柏常青,象征著烈士的忠魂永世不忘。整座雕像氣吞山河、恢弘非凡,讓人立即感受到革命烈士們那種堅定不移、舍生忘死的偉大勇氣。隊員們眼睜睜地欣賞著這些雕塑,仿佛看見了烈士們英勇犧牲的場景。在革命低潮的危急時刻、在囹圄里的險境之中,他們始終堅持著高尚的理想信念,毫無動搖,最終不惜生命,表現出革命英雄的無畏大愛。
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碑 蘇寧 攝
隨后,隊員們到達了忠魂亭廣場,歌曲《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在空氣中飄蕩,悠揚的旋律引人深思:“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你的影子已看不清,我還在尋覓當初你的笑容……”。隊員們停下腳步,傾聽歌曲,心中涌現出對革命烈士的敬意,不由自主地跟隨著歌聲輕聲吟唱,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奮斗與堅韌精神。隨后,他們沿著臺階向前走去,每一步仿佛都踏上了歷史的足跡,直至抵達忠魂亭。沿途,莊嚴肅穆的花壇映入眼簾,而兩側的“忠魂頌”浮雕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生動展現了革命先烈英勇抗爭的場景,默默地述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這一切都展現了后輩對革命英雄們深深的敬意。縱使困境圍困,他們的堅韌不屈精神依然閃爍光芒;縱使道路曲折,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始終堅定如初;歲月如梭,而英烈們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流芳百世。
隨后,隊員們沿著石階登上了烈士墓群區。這片安息之地沉浸在眾多英勇烈士的沉重氛圍中。他們為了祖國的解放和民族的復興,毅然舍棄了珍貴的生命。每座墓碑上都刻著一位或多位烈士的姓名和事跡,深深震撼著隊員們的心靈。在這里,隊員們自覺地反思革命先烈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滿懷敬畏之情。他們默默地向這些英勇烈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這次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經歷對實踐隊員們無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熏陶。通過了解革命歷史,他們更加珍惜和銘記革命先烈們的犧牲奉獻,意識到作為新時代青年人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這種體驗不僅加深了他們對黨的領導和中國發展道路的認識,也幫助他們明確了個人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這次實踐經歷將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中寶貴的財富,激勵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不忘初心,繼續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圖為先烈簡介展示臺 陳宇 攝
最后,隊員們在長椅上坐下,觀看了一部關于雨花臺革命歷史的紀念片。這部影片生動地展現了雨花臺革命歷史的壯麗畫卷,再次展現了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成員。影片播放結束后,隊員們個個表示,這次社會實踐使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也更堅定了為祖國繁榮富強而不懈奮斗的信念。
圖為實踐團成員們在觀看紀錄片 蘇寧 攝
這時刻,雨花臺不僅僅象征著歷史遺址,更是一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場所。每年,數以千計的游客來此,緬懷先烈,汲取其革命精神。雨花臺因此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紐帶,提醒人們不忘歷史、珍惜和平,并激勵他們勇往直前。在這座圣地,參觀者的心靈得到了洗禮,信念也得到了升華。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雨花臺大門處合影 陳宇 攝
參觀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后,實踐隊員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他們深刻領悟到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和無畏精神,深受其偉大精神的震撼和感動。這一體驗不僅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感,也進一步鞏固了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