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日益突出,許多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7月,山東理工大學“筑夢小魚”社會實踐團奔赴菏澤市定陶區半堤鎮,展開了一系列溫暖而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走訪,了解調查當地留守兒童現狀,積極建立社會各界與留守兒童的聯系,為留守兒童的成長保駕護航。
建立基地確定起點
實踐團秉持著“理論是實踐的眼睛,實踐是思想的真諦”這一理念,于7月13日驅車前往了菏澤市定陶區半堤鎮,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調研。定陶團區委、半堤鎮政府及相關部門熱烈歡迎并大力支持此次活動。定陶團區委和半堤鎮團委的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并見證了山東理工大學正式將定陶區列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實踐基地的建立象征著雙方合作的深化和共同努力的新起點。
定陶團區委負責同志表示,將全力支持山東理工大學在本地區的各項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實踐環境和廣闊的實踐舞臺。半堤鎮團委負責同志也表態將積極配合山東理工的相關實踐項目,為大學生提供支持與幫助,同時期待通過合作推動社會文化建設和青年教育發展。
山東理工大學的實踐團隊成員介紹了今年以來為定陶區“小魚信箱”關愛困境兒童志愿服務項目所做的工作,并表示未來將不僅局限于書信互傳,還將豐富線下交流形式,助力當地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
守護童心共筑夢想
7月14日,為幫助孩子們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以應對潛在的風險和挑戰,實踐團特別策劃了三場系統化的宣講指導活動,內容涵蓋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龍卷風防范到夏季未成年人防溺水。通過生動的案例講解與互動游戲,臺下的孩子們踴躍參與,積極互動。實踐團成員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精美的學習用品禮包,實踐團成員王小彤同學表示團隊將繼續秉持“我們將真心比真心,將每一位大學生志愿者的愛都完整傳遞到每一位孩子身上”的初心使命,籌劃更多此類活動,為更多的幼苗播撒關愛與援助。
未來,實踐團將繼續深耕細作,不斷探索和創新,為更多孩子帶去關愛與希望。
情暖人心愛滿人間
經過幾天來對當地留守兒童的接觸,由菏澤市定陶區半堤鎮委牽頭,開展對兩位小魚信箱參與兒童的家庭走訪活動,隨行的還有定陶團區委龐書記,定陶團區委李部長,半堤鎮團委馬書記以及定陶市廣播電視臺記者。
實踐團成員對兩位兒童的家庭現狀、學習情況、未來理想,以及參與“小魚信箱”書信互傳活動后給自己帶來的變化等方面入手,具體的了解了相關情況。
其中一位同學激動地向大家分享:“當參加了‘小魚信箱’后,我天天盼著和那位大姐姐寫信交流,天天盼著她的回信,大姐姐會鼓勵我并教會我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她就像我的知心大姐姐,我現在也有了努力的目標!謝謝小魚信箱!謝謝那位大姐姐!”
“看著孩子因為‘小魚信箱’而發生的改變,我真是既欣慰又感激。她變得開朗了,愿意與人交流了,這一切,都要感謝山東理工大學的哥哥姐姐們,是他們用愛心和耐心,陪伴了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母親回答。實踐團在與孩子們交流后感觸良深,并為兩位兒童家里送上了代表整個“筑夢小魚”團隊的禮物,表達心意。
“未來,定陶團區委將攜手山東理工大學,進一步拓展‘小魚信箱’的服務范圍,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到這份來自遠方的關愛與陪伴。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解開更多孩子的心結,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地前行。”在活動的尾聲,龐書記講到。
實踐團隊長胡富斌同學在接受采訪時道:“我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努力讓更多的孩子通過‘小魚信箱’這個平臺,找到屬于自己的夢想與目標,讓他們的心靈在愛的滋養下茁壯成長。”
這一刻,愛與希望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道路;這一刻,“筑夢小魚”社會實踐團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春的價值與意義。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切感受到社會責任的重大意義,也進一步弘揚了志愿服務精神,促進了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實踐團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為留守兒童們的健康成長貢獻更多的愛心與力量。”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楊帆當有為。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此次調研之行,不僅得到了孩子們和家長們的高度認可,更深化了實踐團與定陶團區委領導層的緊密合作。雙方對“小魚信箱”項目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實踐團成員也將以青年之力推動鄉村振興,讓青春之花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
通訊員:崔學通 王碩 許蘭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