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淄博燒烤憑借其強大的“流量”優勢,迅速在全國范圍內走紅。憑著“烤爐+小餅+蘸料”的燒烤靈魂“三件套”,淄博燒烤在社交媒體上突然爆火,特別是在周末,各大平臺上出現了“大學生組團到淄博擼串”、“坐高鐵去淄博擼串”等相關話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熱議。為了調研淄博燒烤為何突然“出圈”,“七月蜜蜂”社會實踐團于7月9日前往淄博市各大燒烤店進行訪問研究,挖掘其背后的獨特優勢。

淄博歷史非常悠久。在中國歷史上,淄博曾是“戰國七雄”齊國的都城,為齊文化的發祥地。淄博燒烤的起源比較難以考證,但據傳,淄博燒烤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的一個叫“周記”的小攤販。他在淄博城南門外的馬路邊上,首創了用豆腐皮包裹、炭火烤制羊肉串的方法,并以此贏得了當地人的喜愛和口碑。后來,這種烤肉方式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淄博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淄博燒烤的爆火并非是一夜之間,而是經過多次網絡傳播逐漸引爆。最初關于淄博燒烤的熱潮,可能要得益于社交媒體上的“種草”效應。接著,淄博當地的一些燒烤店也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宣傳,推廣自己的燒烤,其中不乏“扛鼎級別”的牧羊村燒烤,吸引了無數網友的眼球。據燒烤店店主們的說法,宣傳時他們紛紛借助社交媒體力量,展示著自家的特色燒烤,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和好奇心,反響良好。淄博燒烤爆火之中,最令人感動的無疑是當地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市民群眾。志愿者走上街頭幫助引導游客、燒烤店主誠信經營維護良好形象、出租車司機把熱情服務做實做細、普通群眾自發為外地游客送禮物……在這場以美食為媒介的溫暖的“雙向奔赴”中,我們看到每個人都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共同呵護來之不易的城市品牌,真正做到了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


始于味道,基于治理,成于口碑。對淄博而言,燒烤熱或許總有消退的時候,但由此積累起來的治理經驗、城市口碑將成為未來建設發展的寶貴財富。淄博燒烤店的火爆生意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只有緊緊依靠人民,充分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匯聚起城市建設的強大合力,實現游客與淄博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