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踐落下帷幕,“蓉耀迎運”暑期實踐隊主要以川劇,熊貓,火鍋和志愿服務開展活動。 7月28日晚,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東安湖體育公園隆重舉行,成都大運會兩萬多名賽會志愿者全面上崗。他們全力以赴,為護航大運會貢獻青春力量。為弘揚四川文化,該團隊在暑假期間前往熊貓基地、蜀大俠火鍋店、三花劇團表演地方等地進行社會實踐,借助大運會這個機會,宣傳四川文化,推動四川文化走向世界。
7月8日的川劇之行,成都“三花”劇團,團長玉姐向隊員們介紹——作為中國四大戲曲劇種之一,川劇以其豐富多樣的劇目、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獨特的藝術特色而享譽全國乃至世界。川劇源于四川地區,起源于明代。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和演變,川劇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和劇目體系。川劇注重情感的表達和人物形象的刻畫,演員們通過身段的矯健靈活、唱腔的悠揚婉轉以及面部的表情變化,生動地演繹出各種角色和故事。
圖1 隊員們在三花川劇藝術傳承中心觀看川劇表演
如今,川劇正積極創新和發展。年輕的川劇藝術家們不斷探索川劇與現代元素的結合,創作出更具時代感的作品。現代舞蹈、音樂、服裝等元素的融入,讓川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的關注和喜愛。
川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漸走向世界舞臺。越來越多的川劇演出在國際間舉行,吸引了眾多外國觀眾的矚目。川劇藝術家們也積極參與國際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動,將川劇的魅力和藝術傳統傳遞給全世界。“只要我們還能唱,就一定會把川劇這個文化傳承下去。”玉姐最后采訪時這樣對隊員們說。
圖2 川劇雙拾黃金演出
川劇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必將在新的時代中煥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7月9日的熊貓基地,可謂是人山人海。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的原型——大熊貓“芝麻”。
圖 3 熊貓生活
為了更好地展示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基地設置了多個展示區域,讓游客們可以近距離觀察到這些可愛的動物。游客們可以欣賞到熊貓在竹林中吃食、嬉戲、休息的場景,真切感受到它們的獨特魅力。
在參觀的同時,也對其他游客進行了采訪,不少游客表示“蓉寶”和“芝麻”一樣,和天府文化緊密相關,能體現成都人的熱情,能展現出運動員拼搏向上的激情。希望通過本次大運會讓更多人了解成都文化,近距離看熊貓,感受中華文化和巴蜀韻味。
四川火鍋的出現,大約在清代的道光年間(1821-1851)。經過多方考證,四川火鍋真正的發源地是長江之濱--酒城瀘州的小米攤(現高壩二五廠)。炊具僅一瓦罐,罐中盛水(湯),加以各種蔬菜,再添加蔬菜、花椒祛濕(因為有“菜當三分糧,辣椒當衣裳”之說)。當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們跑船常宿于小米攤(小米攤在當時是四川境內長江邊上的一個很適中的碼頭)。停船即生火做飯驅寒,船工們吃后,美不可言,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在長江邊各碼頭傳開了。
7月10日,火鍋之行中,還未進屋內,映入隊員們眼簾的便是“內功是鍋底,外功看菜品”,由此可見鍋底的重要性。要想有好的火鍋口味,關鍵在于底料,而底料的口感和質量都很好的關鍵你在于原料。因此,在對原材料的選擇和處理非常重要。為了生產出好的基材,必須嚴格控制原輔材料的質量。
火鍋之樂,在于意趣,親朋好友,賓客同伴,圍著火鍋,邊煮邊燙,邊吃邊聊,可豐可儉,其樂無窮,正如清代詩人嚴辰寫的“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巴蜀文化用自身魅力吸引無數游客駐足于此。川劇演繹著巴蜀從古至今發展的典型故事,卻道不盡這歷史長河的無盡色彩;熊貓是國際關系友好的象征;火鍋的香味從歷史長河中飄來,也將飄向世界。正是這璀璨的文化,留下了無數的游客。巴蜀文化將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圖4 隊員們在蜀大俠火鍋店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