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常青樹”暑期三下鄉實踐團分頭行動,采訪當地老人。我看著老人們像與自己的孩子一樣地與我們交談,說著自己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且多數老人都反映自己幾乎無法獨立辦理業務,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爺爺奶奶,他們在生活中或許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
我們總結出,生活在“數字時代”的老人,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比年輕人低一些,對網絡世界日新月異的“規則”更是有些許無所適從。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記憶力、視力、認知能力都在衰退,更何況,許多老人受教育水平低,使用起軟件自然會存在更多的困難。這些因素不應該是社會快速發展而拋棄老人的理由,而是應該針對這些因素找解決方案,針對智能社會下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出臺服務政策和方案。
接下來,我們以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了當地政務部門對于《實施方案》的落實情況以及對于解決老年人辦理業務難問題的措施。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會通過完善服務政策、改進服務措施,優化服務方式等舉措,進一步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周全、更貼心、有溫度的人社服務。當地銀行等政務部門也已經針對《實施方案》做出舉措,對于需要辦理業務的老年人,機構會專門為他們提供特別的服務,確保老年人在數字時代也能順利地辦理業務。看到自國務院印發《實施方案》后,各地區、各部門紛紛作出響應,我抑制不住的欣喜。想到通過實踐可以或多或少地幫助到老人,我更加理解實踐的意義所在。
針對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的問題,通過實踐,我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當前老年人業務辦理困難,存在“數字鴻溝”的現象較為普遍,但已經有了政策去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在今后的發展中,如何確保這些政策的準確實施,如何推出更多的服務,是社會各界都應該考慮的問題。同時,這次社會實踐歷程也讓我意識到,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獲得社會經驗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不應“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要學會多關注社會熱點,爭取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到這個過程,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秉持著這個理念,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常青樹”暑期三下鄉實踐團于將心懷澄明,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