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數字時代信息技術與養老服務的嵌合為老年生活的質量保證、智慧化水平提供了有效實現手段,卻因多重因素陷入老年數字鴻溝的桎梏。
為幫助老年群眾更好融入智能時代,跨越數字鴻溝,充分享受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便利。安徽信息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常青樹”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于2023年7月20日來到滁州市慶祝村和花園村展開了“青春智慧助老,樂享數字時代”助老跨鴻溝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7月20日,“常青樹”實踐團隊首先與慶祝村村委會進行對接,與慶祝村村委會協商本次志愿服務活動具體事項。隨后開始走訪活動,實踐團隊成員們走進鄉間地頭,向老人發放了防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彩頁,并結合一些實際案例向老人講解了電信詐騙案件的特點、方式以及如何識別、防止上當受騙等方法,提醒中老年居民一定不要輕信任何索要財物的陌生電話或短信,如遇到詐騙,及時和親屬溝通,并撥打報警電話。隨后實踐團隊來到天長市秦欄鎮養老敬老院,實踐團隊成員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老年群體進行智能手機的操作指導,并且結合宣傳手冊進行講解,以實際行動傳承和踐行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
7月21日上午8:00,實踐團隊進行走訪老兵、老黨員,為老兵、老黨員送去溫暖,滿臉的皺紋珍藏著為祖國奮斗的崢嶸歲月,胸前的勛章凝結著曾經的輝煌,抗美援朝老兵叮囑同學們,“青春正當時,要珍惜光陰,要學好本領,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下午15:00,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常青樹”實踐團隊與慶祝村村委會進行簽約儀式,將慶祝村作為“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大學生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基地”,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創新村委與學校之間的聯動模式,致力于加強大學生搭建扶老助老的平臺建設。
“學不會”“忘得快”,“沒人教”等問題使老年人逐漸在智能手機使用方面逐漸落伍,實踐團隊隊長王秋楓在簽約儀式結束之后說道:“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揮青年在跨越數字鴻溝上的積極帶頭作用,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給老年人在“快生活”中一個‘慢選擇’,是新時代青年利用自身專業反哺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式。”
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老人逐漸成為這個時代的末端,老人在面對互聯網時代產生的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同時,也會有茫然和無力。此次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營造了助老愛老的良好社會氛圍,有效增強了居民群眾防范詐騙犯罪的意識和能力,提升了老年人的數字生活技能。實踐團隊成員們用實際行動彰顯仁愛之心,踐行“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的使命感,推動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