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青春知旅,尋夢真恒”小隊來到了位于鹽城市大豐區的中國知青主題館。作為國內首座大型知青文化主題館,整個展館共有三大主要展廳,在對中國知青運動概況介紹的同時,以曾經為大豐沿海開發做出突出貢獻的知青故事為創意基礎,對知青年代人、事、物進行生活再現和史實互動。
圖為小隊成員初入展館。通訊員 華陳宇 攝
在進入展館后,小隊成員沿著展覽路線,一路感受著知青運動的發展。建國初期,為了加強農業和農村建設以及解決部分城市的青年就業問題,我國組織城市年輕人移居到相對偏遠的農村建立農場,并動員來自農村的初高中畢業生回鄉參加農業生產,這就是最初“上山下鄉”的雛形。展館便是基于此背景建筑而成,存放這大量那個年代的物品資料。成員們在觀展的過程中收集到了許多相關信息,對該運動背景有了深入地了解。
展館內除了有介紹知青“上山下鄉”發展的各種史實文獻,小隊成員還發現該場館最為獨特的地方是其一比一還原的生產生活用具,以及復刻的居住環境模型。成員李寶菱還親身體驗了縫紉機,她說道:“這些物件只聽起過家里爺爺奶奶說過,糧票、大通鋪、膠片機...... 這些都是時代的印記,現在是很難再見到了。”
圖為小隊成員體驗縫紉機。通訊員 華陳宇 攝
展館的空間很大,它用豐富的物品向游客們訴說著那個年代的故事。小隊成員們按著展館的指示一路前行,從家庭用具到建筑樣式,從生活起居到學習工作,成員們接觸到了知青們當年身邊的種種物品,詳細了解了知青們的生活環境等信息。通過展館成員們也注意到,知青們雖然生活艱苦,但是仍不乏娛樂。展區內展出了鋼琴等樂器,并介紹他們是如何娛樂放松,足以表現知青們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隨著展覽的繼續,成員們不僅看到了這些能表現知青生活特征的物品,還看到一些對知名知青的介紹,包括習近平總書記、《人世間》的作者梁曉聲等,成員們也因此對知青的了解有了進一步深入。
在那個時代,知青們通過參與農林漁牧水利工程等各類生產勞作,從學生變成了勞動者。他們通過堅持政治文化的學習,通過結合當地的農、工、商方面的勞動實踐和學習,從理想走向了現實。他們歷經了在城市無法想象的惡劣環境、物資貧乏等各種艱辛,克服困難,懷著激情,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進行生產建設。他們無論在農林場還是農村插隊,都積極地發揚集體主義精神,與隊友、百姓患難與共,風雨同舟。
圖為展館內展示的獻給知青的錦旗。通訊員 華陳宇 攝
年輕的知青們從繁華的城市奔向祖國的邊疆和廣闊的農村,他們用蓬勃的青春熱情戰天斗地辛勤地勞作,為國家與人民創造了大量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留下了人生刻骨銘心的難忘經歷。小隊成員們在觀賞該展館后紛紛表示震撼不已,對知青們表達了由衷的稱贊與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