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探究“竹林碳匯”如何實現生態、經濟并行發展,了解竹產業以何種方式順應新時代潮流,7月4日,中國計量大學“綠水青山”暑期社會實踐團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以采訪的方式,了解并學習“竹林碳匯”,感受竹林產業各個環節,感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遠意義。
初識竹林碳匯,習得“空氣換金銀”真經
安吉縣大里村,這里有淙淙溪流,有簌簌竹葉,更有一個響亮的名號——全國首批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受益村,這也正是團隊選擇此地的原因。
7月5日,在團隊隊長泮少杰帶領下,隊員們向著大里村黨群服務中心出發。清晨堪堪停住的大雨為周遭一切披上一層氤氳的霧,遠遠的見到一圍青山里藏著一點白墻黑瓦,徽派風格的辦公樓如同一滴墨染進清池,安靜卻又靈動。此次負責講解“竹林碳匯”的村干部王媛正巧與團隊碰見,笑著把隊員們招呼進了會議室,在關心完隊員們的吃住出行后,便直入“竹林碳匯”話題。
“咱哪說得出那么科學嚴謹的話來,對于我們而言,‘竹林碳匯’就是能把空氣變成真金白銀的好辦法。”面對隊員提問“什么是‘竹林碳匯’”,王媛以最通俗的方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圖為王媛回答隊員提問 孫鵬飛 攝
此外,王媛還向隊員們介紹如何將竹林化作收益:一方面,大里村成立了一個毛竹合作社,專門負責管理毛竹林,對毛竹進行初步加工然后出售;另一方面,“兩山銀行”作為收儲交易平臺會以這些毛竹山去貸款,去投資并產生效益,之后再以竹林碳匯費的形式返還給村子,村子會將六成收益交給村民,剩下四成作為發展資金,供維護和發展竹林使用。
探訪兩山銀行,識得平臺運作真章
“兩山銀行”的另一個名稱是兩山合作社,之所以稱其為“銀行”,其實只是一種類比,借鑒了“商業銀行的分散式輸入、集中式輸出”的理念,其核心機制是通過對零散資源的收儲與整合以及對零散產權的重組的流轉,對生態資源進行統一的開發運營與管理維護,最終幫助農戶實現生態資源的變現。
7月6日,隊員們來到安吉城投集團一樓的兩山合作社,在這里,兩山合作社綜合管理部副主任羅煜先為隊員們解釋了“竹林碳匯”的科學意義:將竹子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視為碳減排,該減排量通過相關單位核驗后成為竹林碳匯,并通過市場交易平臺進行交易。

圖為羅煜先為隊員介紹兩山合作社 孫鵬飛 攝
由于早期對生態資源的信息匯總和收集手段跟不上信息變化的速度,導致信息不對稱,很難將計劃落實到行動中去,兩山合作社便大力建設數智平臺,實現對零散資源的整合,進而對相關生態項目進行價值評估,從而明確投資方向。看著電子屏幕里滾動著“生態價值核算應用中心”“收儲交易平臺”“惠普服務中心”“交易明細”等數據,隊員們無不感到兩山合作社在“竹林碳匯”這一領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走進試驗基地,見得竹林經濟真容
此前聽大里村干部王媛說起,在過去,100斤的毛竹能賣到40元,而現在一樣重量的毛竹卻只能賣到20元,在扣除人工工資、竹林養護的費用的情況下,如果不去砍毛竹,倒是不虧不賺,但只要砍了毛竹拉出去賣,便十有八九要虧本,久而久之,村民們寧可看著竹林荒廢,也不愿花力氣去養護竹林。
如何才能做到減少成本的同時提高收益,團隊隊員于7月7日前往當地“林業機械化運用試驗基地”一探究竟。
一下車便見眼前竹海撲面,縱使夏日天氣悶熱,風透過竹林吹來,也是涼氣沁人。不一會,村民阮寶根也到了此處,帶著隊員走進竹林。一路上阮寶根都在感慨:“你們看,這些都是黃金,空氣是、毛竹是、地上那些草藥也是。”說罷還俯下身撥弄著,指給隊員們看,“這個叫黃精,能做中藥,也能泡酒。”
講至興頭,阮寶根揭開一臺機器上的油布,向隊員們介紹起它的作用。原來,在機械化之前,竹子都是由村民用自己的肩扛下山,過程又累又慢,又因為山路崎嶇,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但是在機械化之后,借助履帶運輸機,也就是被綠油布罩住的這臺機器,村民只需要把竹子放在運輸機上并將其固定好,竹子就能順著履帶輕松到達山腳,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除了履帶運輸機,隊員們還見到了太陽能滅蚊燈。山中昆蟲繁多,有滅蚊燈在,村民的工作環境會更加舒適些。

圖為阮寶根向隊員展示履帶運輸機 孫鵬飛 攝
與阮寶根道別后,隊員們依舊在竹林間漫步,林外熱浪滾滾,林間微風徐徐,竹下植被擁簇在一起,履帶運輸機的軌道在一叢叢碧綠間時隱時現,將藥草、竹與山織在一起,見此景無人不感嘆:隨著人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那些埋藏于青山綠水下的“金銀珠寶”終有一天會被有心人撞見,進而造福于世。

圖為團隊成員實踐活動合影留念 孫鵬飛 攝
對于百姓來說,“竹林碳匯”是一件新鮮事,或許大多數人對其中原理一知半解,但“竹林碳匯”將“環境”與“財富”畫上了等號,不僅提高了百姓對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更是推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照,團隊隊員共同期望,經過一代代人的傳承接力,一代代人的開拓發展,打造一出片錦繡山河,與世人共享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