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我校關于暑期社會實踐的號召,2023年7月10日,在安徽省蕪湖市開展了一次大學生的農村支教活動。2022級計科院網絡工程專業學生李瑞昕作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前往蕪湖市灣址區六郎鎮王歡小朋友的家中參與此次活動。
“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它關系著和諧社區的建立,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團結,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也是社會、政府、學校、家庭面臨的巨大挑戰。農村留守兒童的弱勢群體地位導致其成長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因此應該從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采取措施來保證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由于是單親家庭且父親長時間在外務工,所以王歡小朋友的學習面臨著較大的困難。于是志愿者嘗試對其進行一對一的學業輔導以及規范日常的生活習慣,并一同外出領略自然風光。

這次活動使大學生接觸實踐,理解實踐。使他們充分領悟社會實踐的“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宗旨,為大學生創造一個 了解社會、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能力、培養性格、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平臺。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鍛煉解決問題等能力,同時使其更加了解社會,走進社會。弘揚我校教學之風尚,通過支教,使更多人了解我校學生的優良品質,達到傳遞知識,傳遞愛心的目的。
為了培養小朋友的興趣,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志愿者努力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奮起的精神,教會孩子自強自信自愛,為她的心靈打開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口,拓寬她的視野,對其人生態度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對她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志愿者來到了這里參加支教活動,對其毅力是個很大的考驗,但還是堅持了下來。通過這次三下鄉,得到了相應的鍛煉,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親身實踐,才覺得自己有很多不足,才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在三下鄉中,不斷思考,不斷成長,充實自己,收獲到很自己從未有過的經驗。
實踐的意義與價值,也并非取決于我們選擇的實踐環境、實踐地點和實踐人群,而是取決于我們的活動,取決于我們在這次實踐中付出了什么,給對方帶去了什么;取決于我們收獲了什么,而對方又收獲了什么。是否能讓社會上更多人和群體關注留守兒童的現狀。
在愛心義務支教活動的尾聲,志愿者幫助小朋友制定了接下來的暑期學習計劃,并鼓勵小朋友要努力學習,不負家人的期望。王歡小朋友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志愿者也很滿足本次的實踐活動能給小朋友提供更多學習與生活的樂趣,這也是本次愛心義務支教活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