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飾漆面溢流光,古城藝品曉愿景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1月27日考察調研平遙時曾說:要做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者,保護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寶,把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產業發揚光大,推向世界!為了更好的傳承中國特色瑰寶,安徽財經大學揚帆漆行調研團來到平遙古城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對推光漆器的發展和傳承提出思考和見解。
1月26日,調研團成員到達平遙古城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通過欣賞相關的物件和文字的解說等初步了解了平遙推光漆器的相關情況。推光漆器的制作工序十分繁瑣,包括煉制大漆、煉制桐油、加工木胎、制灰掛灰、漆栓制作、蔭干、大漆髹漆、手掌推光、堆鼓罩漆、描金彩繪、骨石鑲嵌和擦色工藝共十二道工藝,其中大漆髹漆和手掌推光工藝尤為關鍵,工人師傅需要反復用手掌推磨數遍才能形成光亮的漆面。古樸簡約的紅漆餐具、大氣典雅的文房四寶、精致的書簽、小巧的隨身掛飾……平遙推光漆器正不斷地貼近現代生活。傳統工藝與時代元素相結合,守護材質與技藝之美。技藝傳承手藝人一方面正在復原傳統技藝,另一方面也在推陳出新。推光漆器這項古老非遺正在一代代傳承人的手中愈來愈精美和高貴,呈現著時代的記號,創造著治愈人心的美術大作。
1月27日,團隊成員有幸聽聞了非遺傳承人講述平遙推光漆器的相關產業,平遙推光漆器是我國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它始于唐開元年間,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是中國四大漆藝之一,歷來是三晉名產,平遙三寶之首,曾屢獲國家級金、銀獎。一直以來,漆器傳承人秉持著兩個堅持,首先是對材質的執著和講究,堅持使用天然的大漆;另外是堅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設計的靈感,堅持將傳統傳承下去。對于非遺傳承大師來說,任何一件大大小小的作品都至少花費三個月的時間去制作,只希望給后人留下更多的原創作品。另外,推光漆器傳承人還十分注重文化素養和美術素養的修行,多位傳承人在各大著名美院進修。由于目前市面上遍布過時的漆器品,所以最緊要的變革就是在設計中融入現代理念,摸索當代人的喜好和審美,保持精益求精的理念下做到推陳出新。這份職責無疑就先落在了這些非遺傳承人的身上,比如唐都漆器設計師胡曉明研創的“甜甜圈”十二生肖系列就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將古樸的漆器品與日常用品、文創產品、時代符號等結合起來,探究推光漆器的更多可能。
平遙推光漆器始于春秋,盛于漢代,名于盛唐,出于明清,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是非遺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此次的實踐調查,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平遙推光漆器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明白了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困難性和必要性,真切感受到了關注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平遙推光漆器能如此流光溢彩,全得益于工匠師傅夜以繼日的刻苦專研、一遍遍辛勤的打磨,和日積月累練就出的精湛手藝。這不單單是一項技藝的傳承,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傳承。我們應該關注和思考這些文化的傳承,結合社會的不斷發展,筑造發展之路!
- 髹飾漆面溢流光,古城藝品曉愿景
- 為了更好的傳承中國特色瑰寶,安徽財經大學揚帆漆行調研團來到平遙古城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對推光漆器的發展和傳承提出思
- 02-24 關注:0
- 追尋康寧青竹織夢,創新梨膏非遺古法
- 為了真實探究如何發揮康寧竹編與老石家梨膏糖對鄉村振興的正向效能,也為了更好掌握數字經濟下傳承這些非遺產業的阻礙,我們實踐小隊在
- 02-23 關注:3
- 傳承康寧竹編,發揚梨膏文化
- “以非遺賦能鄉村文化振興”是黨的二十大報告著重強調的,文化振興最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六安獨山
- 02-23 關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