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背景
2022年11月25日,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實施。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持續加深,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為我國養老保險的第三支柱,有助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切實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促進養老服務的多樣化形式發展,增加老年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眾多商業金融機構開拓養老金融產品業務,設計養老保險、養老基金、養老理財等金融產品,以實現人民群眾的養老投資需要。本實踐隊立足宏觀政策和具體法規,聚焦養老金融產業發展前沿,關注相關產品市場反饋,思考消費者所想所需,通過一系列問卷調查、走訪調研、專家咨詢、產品分析、文獻查閱和法律學習等多種形式,著重思考探究目前個人養老金制度機制運轉以及養老金融產品市場現狀,著力為當前國內養老金融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建議,積極發揮青年大學生在推動不斷增進社會民生福祉的智慧與力量。
實踐紀實
(一)實踐隊員
本實踐隊由23名武漢大學本科生組成,具有法學、經濟學、政治管理學等多元學術背景和豐富實踐實訓經驗,并具備相關的研究資源和分析能力。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員們團結協作、合理分工、積極討論,定期召開小組會議,共同推動項目有序開展、穩步推進。
(二)實踐地點
本實踐隊選取了包括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城市與非試點城市在內的共10個省,近20個城市開展實踐,緊貼實踐主題在家鄉城市向適合的對象發放問卷、進行訪談,努力使實踐基礎更為廣泛,實踐過程更為翔實,實踐方法更為豐富,實踐成果更具價值。
(三)實踐過程
實踐隊的主要活動共分為兩部分:問卷調查和訪談調研。
為了解社會大眾目前對養老金融產品的基本認識和投資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實踐隊精心制作了調查問卷并廣泛收集數據,力圖為實踐研究提供堅實的數據反饋和社會基礎。經大量發放后,實踐隊共收獲千余份有效答卷,數據來源廣,覆蓋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并兼顧城鄉居民。多樣化的數據,有助于實踐隊真正從普惠視角下開展分析調研,了解掌握當前養老金融市場的多層次、廣角度的實際現狀。


在研讀現行法規政策、了解市場運行情況的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們不僅廣泛搜索收集資料、閱讀文獻、關注新聞,還實地走訪了多個有關部門、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等,與有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調研,形成嚴謹、細致、深入、專業的訪談記錄,為實踐研究增添更權威、更準確、更堅實的理論和實務基礎。隊員們還深入城鎮、農村居民家庭,與實際消費者面對面交流,進一步了解熟悉人們對養老金融產品的投資心理和潛在顧慮,力爭使調研成果能夠更加反應生活、反應現實,相關意見建議能夠有效普惠民眾,為共同推動增進民生福祉做出我們應有的思考與探索,努力讓每一個老年人平等享有養老金融服務,進而促進養老金融事業、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滿足老年群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實踐總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方面,報告作出專章部署,要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本實踐隊秉持“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觀念態度,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針對目前國內養老金融發展問題進行多主體、多角度、多層次的問卷調查、走訪調研,對養老金融產業的頂層制度設計、現行法律規定、市場運行狀況、消費者投資心理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完備、深入扎實的學習思考,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努力探索、勇毅前行,將情懷植根于人民群眾中,把論文書寫在祖國大地上,為推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踐行青年大學生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文字|盧語昕
圖片|胡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