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明老師采訪
郭:唱腔融入海寧小調,帶有地方特色。
周:我之前和楊老師聊的時候,她說基本不會創新,都是老一輩那一代的。
郭:傳統劇目也是有的,但是童話劇以及現在編的劇目當中皮影人物的形象可以完全不用這個傳統,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是需要創新的。
周:以前每個暑假斜橋小學會開班,現在為啥不開了?
郭:一個,零幾年的時候我們開始舉辦,那個時候外面的興趣班也沒有這么多,孩子們都空在家里面。然后我們7月份一個月不到或者8月份出,孩子們就是每天的上午半天兩三個小時。現在興趣班多啊。第二個,現在我們,其實不光我們海寧現在是外地人口越來越多,然后在學校里現在這個也就是外地的占比很高了。本來我們皮影劇團里的孩子是每一位都是我們海寧的,現在可能這個是一半是本地人一半是外地人這樣的,甚至有時候可能外地人還更多,為什么更多呢?從一半一半到現在,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就是我們這個皮影班,孩子要想進來,在他們報名之后,我們老師要進行篩選的,包括班主任,包括我們任課老師要篩選的。一個行為習慣也好,品格要好,對吧?因為我們這個經常,現在要少,以前的時候就是要他們經常代表受邀參加一些文藝晚會,社區廣場的演出等,所以他們各個方面要優秀。還有這個成績要好一點,對吧?平時還要演出還有訓練。那么現在本地的孩子當中比較好一點留的不多了,現在這個還在這里的留下來的那都不是非常出色的,對吧?然后呢我們在那的時候可能有外在表現優異,然后皮影也在提高,所以你進來的時候我也不可能都招進來,對吧。他們的家長到了暑假就給孩子送回老家去了,所以這個呢慢慢的慢慢的慢慢的就放棄了,包括本來還有訓練,還有外面他們邀請什么活動。我們領導有時候叫不到人,這個人不在,我們有時候也可以另外的團頂替,但是有些學生頂不了。我們這個時間有限,孩子有固定的角色,你換一個角色你稍微換個角色叫他演,這個動作,這個節奏跟音樂很難跟的上,對吧?我們劇團這里多的時候二三十個,少的時候可能20個左右,但是真正演出的時候也是10個左右。
周:現在還有演出嗎?
郭:現在演出也有啊,就是比較少。有些因為這種原因之后,我們學校可能對外面說我們目前學校里的實際情況,人越來越少,可能演出不了。就是人不齊,然后現在慢慢地也就不弄了。
郭:學校的皮影工作室是想要擴大的,本來是那個里面的設置就是那個皮影的,這個比較大,沒有資金,所以這個時候就停下來了,那個社區的規劃投了好多錢教育局也說開不了。然后過了一年,剛才我打電話問了,他們已經在弄,就是里面東西已經搬掉了,接下來弄得就是弄得簡單一點,就是里面的這個設計可能是稍微少一點,本來的話這個設計是,我們的規劃是比較高的一個展覽會,專業的設計太高了。然后我剛才跟保安說了,他應該會帶你們進去一下。里面東西已經搬了,但是里面我的舞臺上的東西沒動,但是教室里凳子、多媒體售賣的搬了。你們就是舞臺上面看一下就可以,那個墻上的關于皮影元素的照片啊,文字啊還不知道在不在那個地方了?
郭:暑假皮影班不開還有一個問題是家長接送這也是個問題,家長都很忙。孩子都沒人接送,有些家長很支持的,有的實在是不行,我就到他們家里去接,待會兒再送回來,那么一個兩個可以的,人多了我就接不過來了。因為我們這個皮影班有時候早上有時候下午,有時候比較晚,家長都是下班時間。現在社會發展更快樂,生活節奏各個方面都越來越快。
吳:我們現在國家好像就是有一個政策就是推動那個非遺文化發展,現在推這個非遺文化。所以就是在網絡上宣傳的話就是可能會更好一點。
郭:你看現在我們那個斜橋小學,我們這里主要是兄弟學校、敬老院,我們鄉鎮包括海寧市區,我們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比較少,基本上每年都有。然后這個是另外一個海寧電視臺,杭州電視臺演出,就是文藝晚會上,像我們海寧元旦文藝晚會,我們就連續去了兩年。杭州電視臺也去過兩次,還有紹興一個頻道的開播。那像我們海寧皮影的成年人,成年人他們可能在社會層面更多,他們還去過全國各地。
鄭:現在非遺文化傳承的很差,除了我們這幾輩就幾乎沒有人去傳承了。
吳:現在大家都刷那個短視頻,我們把那個非遺文化做成短視頻。
郭:現在國家出臺很多政策來保護非遺文化,國家花費那么多人力、物力就是有一定的意義。就是因為很多年輕人很少。那我剛才講到的是我們海寧皮影戲,還有我們海寧市這個各級政府在各個文化做的工作,比以前肯定要好很多。還有一個傳承人的培養,這個有緣分的喜歡的,就留下來的年輕人收入肯定不高,主要是熱愛。
郭:皮影的造型這種完全可以改,可以創新。制作皮影必須學習到他的精髓,不然你只是模仿,有些你設計出來的做出來的動作不管你怎么做,都做不好,甚至做出來不合理,因為真正地是要學到他的精髓。就是一個綜合性的技術,你每個環節不到位,就難進行。
周:那老師就是我還聯系了斜橋社區的那個書記,我問他就是之前我參加過斜橋的那個年味兒的那個擺攤的,那平時為什么不搞啊?
郭:海寧的燈彩、皮影什么的,平時這個活動放在那里是沒有人在看的。我是不搞制作的,然后在我的印象里,徐盧燕在年輕一輩里,她的制作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就是說他可能做的什么呢?他這個條件比其他年輕人要好,她待在文化館,文化館對她的支持很好,她接觸的這個環境,包括身邊的人這些事,對吧?然后她自己在這些造型啊,就是我們傳統的留傳下參照,其他人不一定做的出來,但是徐盧燕做的出來。然后她現在原創的一些人物,像小孩子喜歡的黑貓警長,以前老一輩,那你肯定沒有黑貓警長,你這個造型是根據劇目的動作需要來做的。但是徐盧燕的價格很高的,這也確實是因為憑她的能力水平就要值這個錢本。作為我們學校里面我們小朋友玩玩的,學校的領導可能覺得我們這個也有些就是這個價格就高了,對吧?我可能要找一個比較一下,稍微沒有他做的這么好的,稍微便宜點也可以用了。我們學校里也有一位老師,我們陳老師也在做,陳老師就是說她剪紙是從小就跟著王錢松,在學校也掌管著財務所以在制作這方面就有所欠缺了。陳老師也在做,就是沒有什么什么時間,就沒有這么多精力和時間,還有其他的工作,都是兼職的呀。然后徐老師的機會很多,她已經好像到北京去。
- 郭曉明老師采訪
- 傳統劇目也是有的,但是童話劇以及現在編的劇目當中皮影人物的形象可以完全不用這個傳統,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是需要創新的。
- 08-27 關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