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中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首次號召全國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三下鄉是指“文化、科技、衛生”下鄉,是各高校在在暑期開展的一項意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活動。
裴斯泰洛齊曾經說過:“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通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對社會的了解,提高自身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的認識,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更好結合,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22年7月,我組織并參加了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赴浙江省“擎青春之旗,循主席之路,探創新之法,譜共富之道”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主要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為背景,以創新發展為主線,通過實地考察、走訪調研等形式,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的考察路線,從而展示考察地點上政策改革創新、生態保護創新、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等一系列創新點,顯示浙江省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優勢、成就及其示范作用。
在此次赴浙江省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團隊成果齊心協力,走村串巷進社區,圓滿完成了實踐開始前計劃的各項任務。在寧波、舟山、湖州和杭州市的調研過程中,我作為實踐團隊的隊長,不僅對共同富裕的本質、對國家推動共同富裕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通過實踐充實了自己,提高了待人處事的能力。
首先,我們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責任。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內涵,理解了二十大背景下共同富裕的重要地位。我們本次的實踐活動,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探尋其對浙江省共同富裕的拉動作用,深耕創新在浙江發展方方面面的蹤跡,挖掘創新對浙江共同富裕的推動作用。實踐活動促進了我們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扛起這份責任,主動去鄉村等欠發展地區,為當地經濟建設出謀劃策,出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這次的實踐活動拓展了我們本身的分析素質,鍛煉了團體協作能力。在浙江省四個市這樣大范圍的實踐活動,實踐路程長,任務多,且天氣炎熱,對每一個同學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驗。同時,各項活動的組織、準備和展開以及生活上衣食住行的自理,不只磨煉了實踐成員的意志,培養和加強了奉獻精神,而且提高了組織、管理、協調以及分析、處理實踐資料,凝練實踐成果的能力。此外,經過與社會的廣泛接觸,包括與當地村委書記、當地企業家的交流,讓我們拓寬了視野,增加了學問。
再者,浙江之行幫助我們增長了才干,發現了不足,激發了熱情。社會實踐活動給廣大同學提供了一個學習社會知識和展示自我能力的舞臺,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煉了廣大同學的才干。我們的團隊成員在實踐過程中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一起做問卷,提前聯系好社區委員會,挨家挨戶去發放問卷;一起采訪實踐當地團委和黨委書記;一起去網易、大華等公司感受科技創新之美……在合作中鍛煉了我們分工協作的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等等。
最后,通過實踐活動,展示了形象,發揚了學校作風,體現了專業特色。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風采。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不怕苦、不怕累,充分發揮專業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長,既為地方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維、新的活力,又培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使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消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社會經驗。
通過本次的三下鄉活動,我們做到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三下鄉提供了一個將自己的能力與實踐相結合,實實在在地感受民情、鄉情與國情的機會,它讓我們明確了使命與責任,為以后為人民服務埋下了種子,在我看來這就是我們三下鄉的意義所在。
通訊員 添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