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廉”說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看似在詠蓮,實則在詠人,看似在詠嘆蓮花的高潔之姿,實則在贊美清正廉潔、品格高尚的人,看似是《愛蓮說》,實則為“愛‘廉’說”,愛的是清正廉潔的“廉”,說的是品行端正的人。
亭亭凈植,傳廉潔美德
古人講“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古人對于清正廉潔有自己的一番風骨。三國時,魏國官員胡質為官十分清廉,當他在荊州任刺史時,兒子胡威不遠萬里來看望,他僅僅能從節省的俸祿中拿出一點錢,給兒子買了一匹絹作回家路上的盤纏。多年之后,胡威也官任刺史,繼承了父親清廉的品格,政績卓著,清名遐邇。入晉以后,晉武帝接見了他,晉武帝談起胡質的生平事跡贊嘆不已,于是向胡威問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親比起來怎樣?”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晉武帝疑惑其緣由,胡威說道:“臣清廉惟恐世人不知,臣父清廉惟恐世人知道,故臣與家父相差甚遠。”足以見得,清廉源自內心,清正廉潔之人行事不為世人而知,但求無愧于心。
時移世易,風骨猶存。“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屈原哀嘆于自己生而廉潔,身有大義,卻無人賞識,而我認為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為錢財而改節。即使無人知曉,我們也當無愧于本心。“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面對外界的聲音和壓力,我們也應如青松一般,昂揚向上,堅守清廉。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廉潔文化始終包含其中,賡續傳承至今。
不蔓不枝,行廉潔之事
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廉潔自律自古以來便是最為人看重的傳統美德之一。從包公鐵面無私為民請命,到海瑞一心奉公懲治貪墨;從魏徵為官清康家無正堂,到于謙兩袖清風一塵不染......這些故事千百年來無不為人所津津樂道。
“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獲得者、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他所在的保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生產落后、饑荒頻發的地方。在以楊善洲為代表的一系列干部、農民努力下,保山一改過去產量不足的面貌,在二十年的時間里迅速成長為稻米流香、金黃璀璨的滇西糧倉。不但解決了本市上千年來的饑荒問題,還有能力供給其他缺糧縣市。揚善洲在功成身退不進省城退休養老、安享晚年,而是選擇再次走進大山,起早貪黑,用自己種下的一株株綠樹,把昔日的荒山裝點成蒼翠的綠洲,而不要求一分錢的回報。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造就了數十萬畝的山林,近千的畝茶田遍布山間,近百畝的堅果作物長于大亮山……楊善洲不僅為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要想富,先修路”,在任的幾十年里,楊書記積極推動大亮山的交通發展,解決山區的水源、用電問題,讓大亮山區域內的人民群眾過上了脫貧致富的好日子,也讓大亮山區域內的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覆蓋上了郁郁蔥蔥的森林,舊貌換新顏。楊善洲終生都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輩子帶著天高地闊的豪情,卻深深扎根于大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楊書記1951年參加工作,當任領導干部30余年,為官從政一方,生前攢下的錢不足一萬元,死后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財產,這十分難以置信。但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卻真實地存在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存在于我們黨的領導干部中。在經營林場的前幾年里,楊善洲只有每月70元的伙食費,并且有時林場經營有時會遇到困難,他還要自己貼錢。2009年4月,楊善洲將價值3億元的5.6萬畝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交給政府,并且謝絕了當地政府的獎勵。有人問他:“放著好日子不過,為什么要自討苦吃?”他說:“入黨時我們都宣過誓,干革命要干到腳直眼閉,現在任務還沒完成,我怎么能歇下來?”
綠了荒山,白了青絲,他一生志在造福一方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一身心系祖國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楊善洲愛黨敬業,始終用共產黨人的標準來要求和衡量自己,勤勤懇懇,愛當敬業。綠了荒山,白了頭發,是揚善洲的真實寫照。他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更讓我們體會到了什么才是清廉和高尚的人生。
有人為官從政數十年如一日,自然有人難以保持本心。河南落馬網紅"土坯房書記"王戰方,從為民請命、信誓旦旦的官員,變成賄而銀鐺入獄的腐敗分子,就是權利認識的錯位,成了欲望的保護傘。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從來都是對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的“父母官”最高的評價。廣大黨員干部應當堅持清廉底線,永葆公仆本色。絕不能被金錢和利益蒙蔽,也絕不能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忘記當初入黨的誓言。
張伯行曾說:“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他充分意識到,為官者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政府的形象,也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從群眾當中來,要做的是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今的黨員干部也應保持這種清廉本色,堅守清廉底線。但是社會是復雜的,面對各方的阻礙,始終保持清廉公允似乎不總是那么容易的。然“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越是艱難繁重越要保持清醒,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凈化朋友圈、生活圈、交友圈,管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底線,
廣大黨員干部要敢于接受挑戰,而在干部群體中,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古語有云:“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年輕干部處于事業、生活起步期,黨性歷練、社會閱歷、基層鍛煉相對不足,容易落入別有用心的人的陷阱,這就意味著廣大干部要時刻警覺,要上好廉潔從政"第一課",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行動上自覺自律、規矩規,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防止自己行差踏錯,守住政治關、權力關、交往關、生活關、親情關,保持共產黨人本色,方能行穩致遠。
香遠益清,揚廉潔之風
“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操勞本是份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包拯一句“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道盡了為官清廉的的重要性。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專注于為百姓謀利的廖俊波,堅持"親"、“清”原則,拒絕任何“裙帶關系”;群眾心中“最美扶貧書記”黃詩燕,被同事視為嚴于律己的“好班長”,將百姓放在心里;拒絕應酬的潘東升,一句“干凈是對黨最大的忠誠”擲地有聲……無數這樣的干部,他們深知基層干部在群眾心中的位置,他們也知道身在一線,自己代表著政府,代表著黨。“清正廉潔,從嚴治黨”在基層必須落到實處,一個干部必須要秉公辦事,抵擋住外在誘惑,才能獲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我國少數民族塔塔爾族有一句諺語:“雪蓮在雪山上才能開放,魚兒在水里才能游蕩。”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內心的廉潔自律,抱有傲骨,梳理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我們的黨才能是綻放于高山之巔的雪蓮,才能是自由徜徉的魚兒,我們任何時候都要穩得住心神,才能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
樹若正直,能參天成偉材;人若正直,可明理識大局。開展廉潔黨風廉政建設的最后的救濟手段就是開展反腐倡廉工作,也正因為如此,開弓沒有回頭箭,反腐沒有休止符。反腐倡廉須從細微處入手,由心正身;反腐要在制度上下功夫,以外律內,嚴于律己,使黨員干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堅持廉潔從政的立場,標定為官清廉的價值航向,加強黨性修養,使廣大干部加強自我約束,使年輕干部茁壯成長,使其能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陶淵明辭官隱居,退出世間的繁華,結廬于田園,采菊于東籬下,悠然自得;“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世人皆愛富貴滿堂。而清是一種品質—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廉是一種境界—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廉亦是如此。
- 愛“廉”說
-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看似在詠蓮,實則在詠人,看似在詠嘆蓮花的高潔之姿,實則在贊美清正廉潔、品格高尚
- 05-15 關注:0
- 閱之,融之,方可入魂
- 記憶中的家里,總是香的,一半是村門口吆喝著叫賣的糖葫蘆香,另一半就是我家那滿滿當當的書香。
- 05-13 關注:2
- 希望前方一切都好——《保重》
- 熟悉的藍白封面,簡簡單單,沒有什么過多的裝飾,僅僅有作者大冰寫書的一句概括——于無常處知有情,于有情處知眾生。
- 05-13 關注:2
- 渴望生活——梵高傳
- 畫廊的墻上,并排懸掛了大約七十到八十幅光輝燦爛的油畫,都是溫森特在阿爾、圣雷米和瓦茲河邊的奧維爾畫的。
- 05-12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