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民營企業的國際化與可持續發展——企業家研討會”在浙江溫州肯恩大學舉行。來自中美兩國知名經濟學者、企業領袖及政策專家齊聚一堂,圍繞民營企業在全球化與技術變革浪潮中的戰略轉型、創新路徑與可持續發展展開深度對話,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會上,溫州肯恩大學副校長林朝朝在致辭中指出,作為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溫州始終堅持將民營經濟作為溫州的最大資源、最大優勢和最大特色,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溫州肯恩大學始終秉承“融匯中西、創新發展”的使命,致力于為全球化時代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攜手探索教育賦能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徑。
研討會采用“主題演講+圓桌對話”形式。現場,康奈集團總裁鄭萊莉,亞馬遜華東區域拓展高級總監高尚,亞龍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傳周,奔騰激光集團總裁吳讓大,維度資本高級合伙人張澤,橫店集團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一新,溫州清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雪松分別圍繞各自行業發展現狀作了主題演講,并結合企業實踐,分享了國際化與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經驗和挑戰。
對于主持人拋出的關于“數字化不是改造企業,而是重塑企業”這一問題,作為民營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代表鄭萊莉指出,“數字化是系統性工程,要結合管理思想,而非單純購買軟件,且流程重塑是‘重生過程’,需平衡企業DNA與轉型目標,避免盲目改變核心優勢”。高尚則針對跨境電商從“賣貨”到“品牌出海”以及想要打造國際品牌的中小民營企業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具有長期意識,品牌建設要持續投入,對標工廠打造過程;二是確保商標先行,注冊保護商標,逐步通過站內外運營提升品牌附加值;三是強化本地化融合,結合目標市場文化,避免空洞化營銷。劉雪松分享了他從高校到創業的經驗,并強調科研人員與市場之間的隔閡。他指出,技術與產品的區別、品牌建設和銷售渠道是成功的關鍵。他還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建筑行業的應用前景,特別是當前市場環境下,新技術可能帶來的機遇。
吳一新則針對照明行業的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提出,照明行業雖為傳統產業,在招聘方向智能化發展仍有空間,且健康與精神并重的照明產品受到關注,如自適應燈光可減少近視風險。此外,智能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非常廣泛,包括智慧農業燈,盡管行業門檻較低,但競爭激烈,高端市場也將逐漸形成。陳傳周則圍繞智能制造如何賦能中小民營企業國際化與可持續發展,他強調,對于勞動密集、批量大的企業,投資機器人可以帶來顯著的效益。同時,他呼吁溫州企業更加積極地擁抱自動化和數字化,以降低重復勞動風險并提高效率。吳讓大則提出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判斷一個技術方向是否值得長期投資?他分享了奔騰激光的成功案例,指出專業團隊在決策時的優勢,但并非所有高管團隊都是專業人士。最后他強調把握技術發展趨勢的重要性。作為創投行業專家,張澤則對青年創業者提出要有預判新興市場需求的國際視野、要學會跨文化整合借力僑團資源建立本地化渠道、要利用創新+供應鏈優勢,通過技術降低實現全球化競爭力。
據悉,此次還開展了人工智能的商業應用、家族企業傳承等專題研討活動。作為活動舉辦地,溫州肯恩大學近年來強化產業對接和助企服務,圍繞“5+5+N”產業布局,深化學城聯動、校地合作,與300家企業建立長期就業合作關系,組建科技輕騎兵團隊,建立市級博士創新站和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已有40%的高層次人才帶領學生為百余家企業開展技術服務,促進地方經濟與國際接軌,助力溫州企業走向世界,更好參與中美及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