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牢記三農情懷,貢獻青春力量,書寫青年擔當。7月24日至26日,在帶隊老師羅育鑫的指導下,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學生邵一諾為隊長的共9名我校學生組成的三文魚產業調查團遠赴甘肅省隴南市禮縣開展為期3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用青春書寫鄉村振興實踐故事,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立志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貢獻青年力量
鄉村振興戰略是踐行“共同富裕”理念的重大戰略,是我黨心系人民的深刻體現,更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還是新時代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位于西北內陸的甘肅省依托當地氣候特點和環境優勢,探索“海鮮陸養”新模式,然,成功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在發展的道路上,甘肅省也面臨著市場營銷問題、人才資源短缺、交通運輸不便等多重挑戰。三文魚致富之路,任重而道遠。7月24日至26日,在帶隊老師羅育鑫的指導下,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9名學生組成的三文魚產業調查團遠赴甘肅省隴南市禮縣,針對禮縣三文魚產業發展現狀、面臨挑戰及未來策略開展走訪調研。
抓好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赴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白河鎮淡水三文魚產業調查團與禮縣三文魚養殖基地負責人王銀芳取得聯系并前往養殖基地。在與王老板的交談中,我們得知,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函授畢業生的王老板立足省內現實情況,著眼國內市場需求,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決心以赤子之心回鄉創業,打造“特色”三文魚養殖基地,在充分了解甘肅省豐富的淡水資源與成熟的淡水養殖技術后,成功在山水間養出“海味”三文魚。
據悉,養殖基地成立至今已有四年,占地面積13畝。基地養殖的三文魚在隴南武都、禮縣等地上市以來,填補了隴南市三文魚市場的空白。基地帶動當地勞動力30多人務工,發揮出了明顯的示范帶動效應,激發禮縣漁業的活力的同時促進了鄉村振興。
圖 1為實踐隊前往三文魚養殖基地調研所攝
前進路上,挑戰不斷
發展的道路絕非一蹴而就,在三文魚產業發展的新征程上,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團隊前往白河鎮三文魚直營店和隴縣鄉村振興供銷中心開展調研,發現三文魚在禮縣有著較為完整的生產線,但目前來說三文魚的市場認知度仍有待提高,人民對淡水三文魚的食用方法與營養價值仍存在疑惑。
為深入剖析三文魚產業的發展路徑,團隊前往禮縣電商中心和養殖基地開展調研,就當地三文魚企業的電商平臺、線上銷售鏈、基地運營現狀以及養殖技術等展開交流。目前當地三文魚企業在電商中心的指導下采用“線上+線下”以及“直播+現場”的方式搭建三文魚宣傳與銷售平臺,養殖基地目前設有多個魚池并配套觀光、垂釣等休閑漁業設施,真正實現了清潔環保、優質高產、規模長鏈養殖。
然而,冷鏈技術限制、天氣環境惡劣以及交通不便等多重障礙因素導致目前禮縣三文魚得向天水,蘭州等周邊地區銷售,加之惡劣天氣影響與不便利的交通,三文魚的銷售市場難以真正面向全國打開。
圖 2為實踐隊前往三文魚直營店調研所攝
穩扎穩打,未來可期
面對禮縣三文魚產業目前遇到的挑戰,實踐隊與禮縣三文魚直銷中心、市場監督局、稅務和社保、電商中心、養殖基地以及實踐隊指導老師張駒老師進行深入探討后提出建議,尋找三文魚養殖與最適冷鏈技術的結合點,引入專業技術人員支持以打開線上銷路,擴大知名度和銷售面,此外,政府方面也將加強基建,改善運輸條件,只有路平坦了,禮縣三文魚才走得出去。
圖 3為實踐隊前往禮縣市場監督局調研所攝
實踐隊通過此次調研實踐,系統分析了當地三文魚產業的發展現狀、面臨挑戰以及未來策略。從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養殖質量與質量、改善運輸硬條件三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為當地三文魚產業開辟了新的發展路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實踐隊隊員也從中感受到了奉獻青春、服務社會的意義,未來,實踐隊將繼續深化實踐、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深入基層為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強國奉獻青春力量
通訊員 楊語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