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鄉野村徑,以志愿揮灑青春汗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 “三農” 工作的重要論述,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國際商貿與管理學院的渝你 “綦” 行鄉村振興促進團于 2024 年 7 月 14 日奔赴綦江區丁山鎮唐家壩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開展實地調研,探尋一片農田里的鄉村 “共富夢”。
圖為張維書記向團隊成員介紹農田示范基地基本概況。
這里是綦江區丁山鎮唐家壩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同時也是綦江區首個農業試點基地。步入試驗田,呈現在眼前的是 105 畝水稻試驗示范田,它們被規整地劃分成一塊塊猶如 “豆腐塊” 般的區域。一粒粒種子在縱橫交錯的農田里生根發芽,悄然孕育著無盡的生機。
實踐團與觀佛村張維書記一同來到田間地頭,從品種篩選、試驗種植的 “種子考場”,到優品推廣、增收增產的廣袤阡陌農田,一同探尋 “一粒種子” 究竟如何讓糧田蛻變為良田,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注入新的動能。
在唐家壩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實踐團成員們深刻感受到現代農業的魅力和潛力。通過科學的規劃和管理,結合農民的智慧和勤勞,一片片農田正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不僅為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更為農業現代化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圖為唐家壩水稻現有產業布局。
近年來,觀佛村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原本零散閑置的小田整合成了連塊成片的靈活大田。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還為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推動生態種植和養殖產業轉型升級方面,觀佛村注重傳統農業產業的升級,同時強化生態種植與養殖的融合。村里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形成以他們為基礎,龍頭企業帶動的種植養殖產業聯合體。這種聯合模式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還促進了農產品的品質提升。
為了進一步推進生態循環農業,觀佛村將農田建設與養殖場建設相結合。通過合理規劃和科學布局,實現了農田與養殖場的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農田的靈活利用率,還為養殖業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了農業與養殖業的和諧共生。
觀佛村通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生態種植和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傳統農業產業升級,注重生態種植和養殖融合,形成以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為基礎,龍頭企業帶動的種植養殖產業聯合體,將農田建設與養殖場建設相結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進羊肚菌、官田黑豬等種養模式,提升農田靈活利用率,為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為觀佛村張維書記帶領實踐團實地走訪水稻田。
步入觀佛村的荷塘之畔,荷花嬌艷欲滴,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溪流蜿蜒貫穿村莊,小橋流水、沿河人家,置身其間,處處盡顯古樸悠然之態。百畝荷花池中,荷葉方才嶄露頭角。
據悉,觀佛村栽種了大片荷花,其在鄉村振興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能改善生態環境。荷花可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降低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提升水質。通過種植荷花,能夠有效改善農村地區的水體環境,減少污染,還有助于恢復和增強水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多樣性,為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來源,促進生態平衡。另一方面,可推動經濟發展。荷花的種植、采摘、加工等一系列活動,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與創業平臺。農民能夠通過種植荷花以及銷售蓮子、荷葉、荷花茶等相關產品,實現收入增加。
圖為觀佛村荷花田。
深耕農業沃壤,見證農業迅猛發展。深入基層展開考察調研,體悟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此次調研活動是一場見證鄉村振興生動實踐的深刻體驗。作為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探索者與踐行者,實踐團將繼續秉持初心,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讓觀佛現代農田的經驗被更多人知曉,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