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史讀后感
《中西文化交流史論》是何兆武先生的著作,主要講述了明清之際中西文化的交流,天主教傳入中國和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沖突;從多方面講述了明清之際的西學東來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講述了清代前期,西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西方世界的影響;講述了在舊制度前期,法國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的歷程,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法國文化的影響;等等。
清代前期,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可謂一波三折,受到多方挑戰(zhàn)。相較于印度佛教在中國順利的開枝散葉,西方在中國的傳教事業(yè)則顯得步履維艱。傳教事業(yè)的范圍相當狹小,最初,由利瑪竇奠定的耶穌會傳教事業(yè)僅局限于宮廷內(nèi)部,且受到諸多頑固勢力的抵制,迫害傳教士的教案層出不窮。在楊光先案中,監(jiān)正楊光先甚至歇斯底里的提出“寧可使中原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這是當時不少頑固士人對西學的態(tài)度。面對自身利益受到威脅的狀況,以及骨子里的狂妄自大,他們將是非觀念棄之一旁,對西學的先進與否置若罔聞。雖然這些執(zhí)迷不悟的做法減緩了西學在中國傳播的速度,甚至西學的傳入曾一度中斷,但是西學在中國仍然充滿了生機,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相較于部分冥頑不靈的士人對西學的極端否定態(tài)度,清代初期,一部分開明人士對西學的態(tài)度則顯得公正理智。他們沒有頑固勢力的夜郎自大,而是抱著“欲求超勝,必先會通”的態(tài)度,學習西方先進文化。他們學貫中西,在研究西學的基礎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改進和完善。雖然西方傳教士帶來的文化知識帶有封建神學色彩,一度使中國學者對西方某些文化領域百思不解,莫知所從,但是,中國學者仍然憑著超人的毅力和決心,苦心研究西方文化。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nèi)〉昧溯x煌的成績,研究出一項項振奮人心的科研成果,創(chuàng)制出一部部影響深遠的著作,促進了中國的覺醒和近代化進程。
當然,文化只有歷經(jīng)磨難,才能確定其是否能與時俱進,源遠流長。優(yōu)秀的文化經(jīng)得起優(yōu)勝劣汰的考驗,正如華夏文明流過五千年的長河,經(jīng)過歲月的沉浸,依然訖立于東方之巔,享譽世界。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wǎng) 來源:大學生新聞網(wǎng)
- 《狼種》讀后感300字作文
- 一條叫大灰的狗,因為長得像狼,所以沒有人要它。后來,被馬戲團留下表演《智斗大灰狼》。
- 04-02 關注:0
- 中西文化交流史讀后感
- 《中西文化交流史論》是何兆武先生的著作,主要講述了明清之際中西文化的交流,天主教傳入中國和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沖突
- 04-02 關注:0
- 關于《愛的藝術》讀后感范文
-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消極的因素和不穩(wěn)定的后果,而愛卻可以滿足人類這內(nèi)心最強烈的追求
- 03-31 關注:5
- 關于《時代廣場的蟋蟀》的讀后感
- 我讀了一本由美國作家喬治·塞爾登編寫的《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把我?guī)нM了童話王國,使我感受到了悅耳的音樂,受益匪淺。
- 03-31 關注:7
- 三毛流浪記的讀后感
-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毛流浪記》這本非常有意義的書,深深地被三毛打動了。
- 03-31 關注:5
- 《定位》讀后感
- 《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解決了我們思維上的很多困惑。讓我們了解了一個公司在發(fā)展運作過程中一些至關重要的策略。
- 03-31 關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