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基礎知識:自制與外購
管理會計基礎知識之自制與外購
含義:描述了公司在從外部供應商處購買產品或服務與自己生產之間所作出的決策。要做出是購買還是自制的決定,需要將內部制造的相關成本與外部購買成本進行比較。在某些情況下,機會成本和定性因素也需加以考慮。
1、相關成本
。1)與自制相關的變動成本。
。2)因為外購而可以減少的固定成本,即可避免的固定成本。(質檢員等)
。3)由于自制而放棄其他生產所帶來的利潤,即機會成本。(精力有限)
2、決策原則:如果生產能力過剩,判斷準則是:如果外購價格小于變動成本與可避免的固定成本之和,就外購,否則就自制。
3、如果生產能力飽和,判斷準則是:如果外購價格小于變動成本、可避免的固定成本與機會成本(占用新資源的代價)之和,就外購,否則就自制。
某企業(yè)需要產品A作為其生產的配件。生產產品A的成本信息為:直接材料成本是3元/個,直接人工成本是5元/個,變動制造費用是3元/個,固定制造費用是3元/個。使用一種瓶頸資源B,1個產品A用1個資源B,資源B的成本是1元/個。從企業(yè)外部購買產品A的價格是13元/個。
。1)如果企業(yè)有閑置產能,自制還是購買?
答:相關成本(產品A的變動成本與可避免的固定成本)是3元/個+5元/個+3元/個+1元/個=12元/個。產品A的外購價格13元/個>相關成本12元/個,自制。
。2)如果企業(yè)正在滿負荷生產產品C,一個產品C用2個資源B,每個產品C邊際貢獻是3元,自制還是購買?
答:由于生產一個產品A將會放棄0.5個產品C,相關成本(產品A的變動成本、可避免的固定成本與機會成本)是3元/個+5元/個+3元/個+1元/個+3/2元/個=13.5元/個。產品A的外購價格13元/個<相關成本13.5元/個,購買。
- 所得稅對本量利分析的影響
- 凈營業(yè)利潤通常表示為營業(yè)利潤減所得稅的差?紤]所得稅的公式法如下所示
- 12-25 關注:0
- CMA必背知識點:銷售與再加工
- 決策涉及到在中間處理步驟之前將產品或服務銷售出去,或者進行再加工然后以更高的價格賣出產品或服務。
- 12-25 關注:0
- 增加還是減少一個分部
- 分析保留還是淘汰一種產品或一種服務,是一種短期決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成本分析以及該決策給凈營業(yè)利潤造成的影響。
- 12-25 關注:0
- CMA知識點:風險管理
- 風險識別風險確認的過程需要通過有計劃且細致的方法在運營的每個方面來查找潛在的風險,并確認那些重要的風險領域。并不對這些威脅作出
- 12-24 關注:1
- 管理會計基礎知識:市場均衡
- 均衡是指商品價格使得供給數(shù)量等于需求數(shù)量的狀況。均衡價格和均衡數(shù)量是均衡時供給(或需求)的價格和數(shù)量,這個價格也叫市場出清價格
- 12-24 關注:2
- 回收期的決策原則和優(yōu)缺點
- 如果投資回收期小于基準回收期(公司自行確定或根據行業(yè)標準確定)時,可接受該項目;反之則應放棄。(沒有對比,就沒有選擇)
- 12-24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