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需要提防的四個求職陷阱
陷阱1、扣押勞動者身份證
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的身份證、變相收取保證金都是違法的。用人單位只有在生產經營需要并能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法》相關規定的各項權利時,方可錄用職工。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得扣押勞動者的身份證和其他合法證件。
陷阱2、收介紹費未介紹工作
按《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向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包括報名費或保證金。求職者碰到那些“一間門面、一張桌子、一部電話”的職介所要格外當心。正規的職介機構通常具備以下特征:有營業執照和招工許可證原件;明碼標價;公示勞動監察機關舉報受理電話;收費時出具由稅務部門監制的發票;服務人員持有職業資格證。
陷阱3、擅自向勞動者收押金
一些企業在錄用職工時擅自向勞動者收取貨幣、實物等作為“入廠押金”“風險金”“保證金”“培訓費”等,這種做法違反國家關于勞動關系當事人平等、自愿和協商一致建立勞動關系的規定,侵害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對非法收取的貨幣和實物,應當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勞動者。
陷阱4、試用期滿無故遭解聘
一些應聘者見習期滿后,卻被無故解聘。這就是少數企業以試用為名,招募廉價勞動力的試用陷阱。畢業生應對所應聘的企業有所了解,盡量把口頭試用協議變成文字內容。同時詢問一下企業里面的員工是否已經簽約,如果發現周圍的工作人員都是臨時工,最好及早從該企業脫身,避免更長時間地落入陷阱。
- 求職過程中跳出面試官的5大陷阱
- 陷阱一:“我上學那會兒某功課經常不及格,我發現你這門功課好像也學得不太好,你能談談是什么原因嗎?”
- 11-26 關注:0
- 五種常見的求職陷阱需警惕
- 一些傳銷組織和傳銷人員利用大學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網上以高薪招聘為名引誘畢業生上當,一些求職者因不了解情況而受騙。
- 11-26 關注:0
- 求職如何避免就業陷阱
- 不論是全職或打工,初次求職的新人對薪水常有高于實際上的需求。因此一些用人單位即以夸張、離譜的高薪為餌,如 歡迎社會新人,薪水30
- 11-25 關注:2
- 大學生如何應對求職陷阱
- 招聘公司與職介所是一家。應聘者到職介所后,工作人員會盡量以高薪等條件引誘求職者答應參加某單位面試。
- 11-25 關注:3
- 如何規避求職風險
- 人才交流會是市內外許多用人單位和求職個人擇業求職的首選方式,求職者不應錯過;
- 11-25 關注:3
- “日新月異的”求職陷阱
- 對于諸多的求職者來說,通常的求職門路主要有包括媒體、網絡廣告,各類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公司、職業介紹所等。
- 11-25 關注:5